《一九四二》逼问“一九六二”(图)


河南1942年遭遇大旱(资料图片/看中国配图)

也许并非巧合,十一月二十五日,冯小刚的新电影《一九四二》在京城记者会首映几小时后,凤凰台在“科技无限”栏目中播出了《希特勒的财富》。英雄所见略同,两个涉及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影视,都以弦外之音让人联想到一九六○年代的毛泽东。比“一九四二”更惨的“三年大饥荒”,真相何日曝光?!

“一九四二”上映 冯小刚吁解读勿过

《一九四二》三个联想点

《一九四二》引人剑指毛泽东,有三个联想点。

点之一,影片展示了一九四二年河南饿死了三百多万人的悲惨。这立马让人记起一九六○年代的“三年大饥荒”,河南再次饿死了三百多万人。仅仅河南信阳地区就饿死了二百多万人!河南省二十年内两次出现饿死三百多万人的巨灾,一次出现于蒋介石国民党时代,一次出现于毛泽东共产党时代──为何号称“人民大救星”的毛泽东,仍然让河南又见大量饿死人的悲剧?!

而比较河南两次饿死几百万人,人们更悲愤后一次。一九四二年河南饿死了三百多万人,主要因为两个客观因素:首先是确有天灾──史料证明,“一九四二年夏到一九四三年春,河南大旱灾,景象令人触目惊心。全省夏秋两季大部绝收。大旱之后,又遇蝗灾。‘水旱蝗汤’,袭击全省一百一十个县。”其次是当时正逢抗日战争最残酷时期,疯狂的日军在河南狂轰滥炸,使在抗战中焦头烂额的蒋介石国民政府,无暇及时全面调查灾情,也无法全力救灾。

而发生于二十年后的第二次河南饿死三百多万人,皆因政府人祸所致。学术界现已证明,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纯属编造,一九五九至一九六二年,河南与全国一样,并无真正的特大自然灾害,只因当时河南是毛泽东推广人民公社和“大跃进”的重点,“全国大炼钢”逼河南人眼睁睁让粮食全烂在地里,“公共食堂”让有限的粮食浪费一空,“亩产万斤粮”虚报高产逼民将最后的救命粮交了公粮。最可恨的是,当灾民为了避免饿死而离乡逃荒要饭时,居然被贯彻毛泽东思想的干部们抓住──禁止灾民逃荒要饭,维护党的形象!这一千古未有的禁乞创新,让“三年大饥荒”蔓延全国,饿殍达四千万!“新中国”创建了华夏五千年未有的饿死人高峰!以至于“三年大饥荒”的幸存者,今观《一九四二》,竟羡慕其中灾民可以“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成群结队自由逃荒要饭。就是“十八大”召开时央视播出的电视剧《焦裕禄》,其中还有焦裕禄带领干部们阻止灾民外出要饭;就是今日广东,也还在以制定“街头禁止乞讨”等各种措施打击流浪要饭者。“一九四二”再悲惨,也还有讨饭的自由!与“三年大饥荒”相比,“一九四二”只是小巫见大巫。

点之二,《一九四二》中有一经典场景:当部属将已饿死几百万人的灾情缩小为“饿死了一千多人”,蒋介石仍然不高兴地说:“灾情虽有,没有那么重吧!”当《大公报》刊登出真实灾情时,蒋介石下令立即封杀《大公报》,并大叫:“如果灾情这样大,我不成了千古罪人?”这让大陆人清楚地记起,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只是点了一下“大跃进”让百姓吃不饱,就被毛泽东打成“反党集团”;一九六二年春的“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只是说了“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了人,“人相食,你我要上史书的”,就被毛泽东怀恨在心,七年后以“文化大革命”整死了刘。“三年大饥荒”已过去五十年了,今日中共仍然禁止河南人悼念大饥荒中饿死的亲人!

点之三,《一九四二》中有一细节:灾民们虽然即将饿死,却仍然看着官府将自己最后的一点粮食拿去交军粮。这让人不能不想到毛泽东:“三年自然灾害”时,眼看着灾民在成千上万的饿死,干部们却仍然挨家挨户搜刮农民家里的一丁点粮食去交“余粮”;尽管装着千万袋公粮的国库旁边,倒着许多无人掩埋的饿殍,却没有干部打开国库,开仓散粮救人。在掩盖灾情见死不救这一点上,毛泽东比蒋介石有过之而无不及。

无独有偶。凤凰台十一月二十五日下午“科技无限”专栏播出的《希特勒的财富》,除了有希特勒在广场惑乱民众的场景让人想起毛泽东文革时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红卫兵;还有戈培尔将希特勒宣传为不领薪水、无私为民,实际上希特勒却以出售《我的奋斗》党书牟利几百万元,成为财富高出民众几百倍的百万富翁。这就不能不让人回忆毛泽东在文革中大卖“红宝书”牟利几百万元“稿费”──其时毛泽东取消了全国出版界的稿费,唯独批准自己领取钜额稿费!与希特勒以“元首无纳税义务”拒绝交税一样,毛泽东在文革中发了几百万元稿费财,也从没有交一分钱税。毛逻辑与希特勒一模一样:一面装扮人民公仆、一面享受人民不可能获得的种种特权与暴利。

“保钓”掩护了《一九四二》

一九六二年春的“七千人大会”,本是中共总结“三年大饥荒”的一次反省大会。由于刘少奇等人的反思与问责,毛泽东被迫说了几句“自我检讨”,但随后因林彪强调问题出在没有真正听毛主席的话,大会最后又关上了揭开“三年自然灾害”真相的大门。一直到五十年后的今天,对于学术界论证“三年自然灾害”饿死四千万人的真相,中共一直禁止传播,更不准文艺作品揭示“三年自然灾害”真相。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才有了曲线纪念“三年自然灾害”的电影《一九四二》。

十一月二十五日的凤凰台以两个节目暗示了这一可敬的追求。十七时三十分的“科技无限”,本是一个介绍科技新动向的科普专栏,却播出让人联想毛泽东虚伪的政论片《希特勒的财富》。二十三时三十分的“锵锵三人行”,冯小刚以嘉宾身份出场透露:《一九四二》并非只是展示一九四二年的灾难,今日老百姓心里还有更惨的饿灾记忆。《一九四二》酝酿十八年、耗资二点一亿,一再以屈求伸,在自律删去人吃人的部分后,又忍受了审查者许多苛刻删改,就是要“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民族,我们有时候会在灾难中,沦落出一种奴性。”就是要以打捞被遗忘的一九四二,敦促纪念一九六二──编剧刘震云一九九三年发表小说取名《温故一九四二》,就是要让人们温故知新,想到一九六二年对“三年大饥荒”真相的未遂揭露。

冯小刚坦言《一九四二》:“这样的电影拍摄出来,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一九四二》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让审查者不因影片让人联想“三年自然灾害”而枪毙它。其先期策略是仿白居易“说汉皇讽唐皇”,以讽蒋来暗刺毛,以还原一九四二来还原一九六二。

据说,《一九四二》最后能通过审查,主要是“日本人帮了大忙”:中日钓鱼岛之争让官方需要强化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的宣传,冯小刚将计就计,在剪辑时加大了日军暴行,让日军的狂轰滥炸在《一九四二》出现五次,长达五分钟。自知《一九四二》必在国际上热映的官方,最终以此“爱国主义”而放行了。然而《一九四二》在国际上引起的最大关注,并非中日恩怨,而是中国为何在“一九四二”后又有了“一九六二”,为何只许悲哀“一九四二”饿死三百万,而禁止揭露“三年大饥荒”饿死四千万?

《一九四二》表现出的智勇双全,让冯小刚远远超越了张艺谋:以拍贺岁片始的冯小刚离俗还正,以《活着》闻名的张艺谋弃正沦俗。冯、张两个电影导演,浓缩了中国人文电影二十年的沉沦与回归。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本文留言

作者朱健国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