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官一天陪洗八次澡体现接待积弊
据《郑州晚报》12月20日报道,年底地方忙接待,内蒙古某县城以温泉著称,分管外宣工作的副县长有一天陪洗了八次,整个人都快泡虚脱了。
记者在基层调研采访中发现,接待积弊并不仅于此,还有这些毛病。其一,接待浪费严重,有时甚至不计成本。内蒙古一个县级市接待办一位负责人坦言:当地接待每个人早餐标准50元,有一天他吃了四次早餐,最后一次早餐3个人吃了六份早餐(因为3个领导接待其他客人没到)。当然,接待“下来”的客人,比起地方干部去上面见“管钱管项目”领导产生的浪费,可谓小巫见大巫。他说,很多地方领导见上面“管事的”人,只要能约出来见面吃饭,无论到多贵的地方消费都不是问题。
其二,警车开道,迎送车队接送到地界边 ;送礼品已经成为“必需”,多乔装成“办公用品”。警车在前面开道,一般都要把客人送到地界边上,最远的要送上百公里。到了地界边上,领导们下车挥手告别,而下一个地方的迎接车队已经早早地在那里等候。送礼品已经成为接待必须要走的程序。给一般的客人会送上地方特制的礼品;送给有一定级别的客人,要拿出上等贵重的土特产、艺术品;还有送IPHONE等电子产品的。礼品费用,多是以办公用品的形式开具发票来冲账。
其三,有的领导爱到条件好的地方调研,还有领导及其家人来休闲度假。湖北省某地级市接待办主任告诉记者,一些经济条件稍微好点的县市平均每天都有两三个接待;周末更集中,不仅有各级领导调研,还有领导及其家人来休闲度假。一些经济条件较好、有风景名胜的乡镇都设了接待办主任,专人负责接待工作。因为接待是政治任务,只要有上级领导来或者重要的招商活动,上级部门就会专门下通知要求做好接待,包括饮食、住宿、后勤保障、礼品等。按照被接待人员级别、社会地位的不同,接待分不同档次。
公务接待铺张浪费是中国行政文化中长久的积弊,一些地方错误地认为靠接待出政绩,某个地方甚至打出了“接待就是生产力”的雷人口号,公务接待甚至成了某些领导干部用公款来“拉关系”“走后门”、建立与上级个人人际关系的方式。由于公务接待约束机制不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督察不严,致使不少规定变成空文。
如何解决公务接待的积弊?党中央政治局在12月4日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其中第一项要改进调查研究,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头出行轻车简从、不封路、吃自助餐等做法体现出一种不浪费、倡节俭的新工作作风,这对改变崇尚铺张浪费的官场文化积弊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当然,要根除公务接待铺张浪费的积弊,还要从财政上对公务接待进行硬约束,对行政开支要进行严格的预算决算和审计审查,把每一分钱都列到预算范畴,没有了随意支配行政资源的机会,接待浪费的乱象才会收敛 。同时要加强监督,让人民个个都有监督举报公务接待铺张浪费的权利,在人民的监督下公务接待铺张浪费无所遁形。对于公务接待铺张浪费,要严肃处理,坚决不能手软,以儆效尤。
另外,还有做到两点才能完全根除公务接待铺张浪费的乱象。一是国家财政资金分配、工程项目的上马要合理化、制度化,不能以领导的意志决定想给哪地方就给哪地方,哪地方跑得多、请得多、送得多就给谁,这样地方才能不到上面去花钱公关,跑项目、跑资金;二是改变现在的选官制度,实现官员真正是人民选出来的,人民也有罢免他的权力,他们才不会挖空心思 用公款来“拉关系”“走后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