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出行不封路是在回归常识(图)

媒体报道,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6位政治局常委和书记处同志,从中南海出发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沿途不封路,而是跟着社会车辆过来的。

无独有偶。12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深圳视察,“没有看到任何的欢迎横幅,也没有列队迎送的环节,”车队行进中,没有封闭任何道路,公交、出租、私家车与车队并行,“道路畅通如常”。在莲花山向邓小平雕像敬献花篮时,现场既不见红地毯,也没有请民众离场。

之所以对这两个新闻格外关注,是因为不久前,我就遭遇了一次封路事件。当时正值下班高峰区,我与一大帮人被执行交通管制的交巡警阻在十字路口,等待了大约十分钟后,眼睁睁地看着一个车队从面前呼啸而过,扬长而去。在等待的当儿,好几位市民都愤愤不平地操起了国骂。当然,这种声音坐在车里的领导和记者都听不到……

“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这是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出台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之一。虽然相关文件还没有正式面世,中央高层已经用实际行动革除陈规,转变作风,并给基层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标杆:你们就看着办吧。从目前各自渠道反映的信息来看,大部分民众对此真心拥护,衷心赞成。

其实,我对交通管制这种制度倒不是很反对。谁家有了急重病人,需要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某处发生火灾,需要消防队前来灭火;无辜市民在影剧院被犯罪嫌疑人绑架,需要狙击手迅速赶来营救;某地发生大地震,需要把赈灾物资星夜兼程送达——我认为,包括但不限于上面这四种情况下,沿途不妨临时执行交通管制。但毫无疑问,领导干部出行视察不在此例——除非他是坐在消防车内去参加灭火。

遗憾的是,在很多时候,交通管制不是紧急情况的特殊需要,而是互相攀比的特权需要。国家领导人出行,要封路半天;省部级领导出行,要封路一个小时;区县级领导出行,要封路半个小时……如果在外出视察的时候没有交警为你执行交通管制,那么很明显,不是因为任务不够紧急,而是因为你的级别还不够高。另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则是,当领导的车队在那些被堵在路上的普通民众面前呼啸而过时,整个领导干部的形象都因此而减分——你耽搁人家多少时间,人家就在心里给你减去多少分。

我无意把“领导出行不封路”提拔到很高的层次,比如“新政”来进行过分解读。事实上,这只是一个人尽皆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常识而已。今年5月当选的法国新任总统奥朗德几乎从来不动用交通管制,总统车队行进之时,总会正常地遵守每一个红灯。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习惯了与民众“同进同退”。2011年10月,他参加洛杉矶一个著名的谈话电视节目时,当地没有实行交通管制,他的车队就只能和老百姓的汽车在高速路上慢慢“爬行”。在英国,依法享有优先通行“特权”的只有警车、消防车和急救车等特种公务车辆。除此之外,任何政府公务车辆不允许安装及使用警灯和警笛……奥朗德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我将是一名正常的总统”。有正常总统的社会,就是一个正常的社会。

当然,尽管如此,回归常识也依然值得肯定,尤其是在中国这个有着太多“特殊国情”的社会。而且我认为,应该回归常识的,不仅仅是在“领导出行不封路”上。当官的,不要贪污受贿;当公务员的,上下班要准时;种菜的,不要使用违禁农药;拿手术刀的,红包可否收少一点?当城管的,在追赶小贩时能否稍微慢点?教书育人的,收补课费后真要给人家补课;在饭馆炒菜的,上了厕所要洗手;卖切糕的 4块钱到底是买一斤还是一两,你要清楚地告诉人家;当记者的,不要胡乱编造稿子;当警察的,不要对犯罪嫌疑人刑讯逼供;当法官的,不要吃了被告吃原告……

领导出行不封路只是回归常识的第一步,当所有的事情都回归了常识,恢复常态了,中国这个社会就正常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何仁勇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