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图)

 

最近,我接到一位特殊的咨询者,这是一位外表看上去挺有文化的老者,带着刚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子,刚刚进入诊室,老人就急切地诉说道:“医生,我孙子学习成绩差,在学校上课不专心,老师说他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得了多动症,你看他与书上写的几乎一模一样……”并亟不可待地把一本关于儿童多动症的书本递给我,还反复要求我给孩子进行检查。

经过详细询问情况,认真检查孩子以后,我发现孩子根本不是多动症,仅仅是比较顽皮而已。孩子上课不专心,是由于对老师的讲课不感兴趣,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之所以会出现学习成绩不好的问题,完全是由于家人的不良心理暗示的结果。而家人又是接受了老师的“这孩子上课不专心,可能是得了小儿多动症”的不良心理暗示,给孩子贴上了有病的标签,这种标签造成了孩子生活和学习上的种种困扰。

心理学上有一个标签效应,就是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一个人被别人下某种结论,就像商品被贴上了某种标签。上面这个实验说明,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自己就会做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而引起的,所以称之为“标签效应”。

由此推之,当一个孩子老被家长说成笨孩子,他肯定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当一个孩子被老师或者家长认为是某种疾病时,就会不断扮演病人的角色,在不知不觉中修正了“自我形象”,逐渐接受他人对自己的不良的评价,并开始认同他人的观点,确认自己是病人或者坏人,进而被迫与其它的“坏人”为伍,进行更加恶劣的越轨行为。久而久之,越轨行为者愈陷愈深,最终无法自拔。

研究表明,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则是消极的。而一些比较敏感、脆弱,独立性不强的人,譬如妇女和儿童,就比较容易接受暗示。如果长期接受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对人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情绪受到波动,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健康。对于缺乏辨别能力的儿童,不良的心理反应更容易形成和固定下来,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其一生的发展。

作为家长和老师,对于儿童的正常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千万不要随便给孩子戴上“智力有问题”或者“XX疾病”的帽子,轻易给孩子贴上如何标签,以免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