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以后,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们期盼的“金九银十”行情还未出现,但是,各大城市的土地拍卖市场先热了起来。
10月12日,保利旗下的一家子公司以32.95亿元的价格摘得今年上海起拍价最高的一个地块,而在此前的10日、11日两天,保利又分别以总价45亿元和21 2亿元的价格拍得上海黄金地段另两幅地块。
连续三天,保利在上海土地拍卖市场接连出手,出手金额接近百亿元,堪称大手笔。
保利的行动并不是“个案”,而是近期以央企为代表的大型房企争相在土地拍卖市场抢地的一个组成部分。保利是一家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的大型央企,实际上,就在近期,那些在两年前曾被国资委要求限期退出的非主营房地产央企也开始在拍卖市场上大肆举牌。
9月底,在北京的一场土地地拍卖会上,中石油旗下的一家子公司抢得昌平一幅地块,在此之前,另一家大型石油央企中石化已经在北京的闹市中心高价拿下一幅地块。
央企在京沪两地土地市场的的这股“抢地”行动,已经对各地的土地拍卖起到了示范作用。10月12日,二线城市武汉举行一场拍卖会,多幅地块以高溢价成交,一改上半年以来的冷清局面,其中一幅位于武汉市主干道的地块起拍价9.64亿,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竞价,最后的成交价达到了12.01亿元。
央企的这种“抢地”行动,放在房地产市场依然承受着调控压力的背景下,显得十分触目。本轮房地产调控在两年前开始的时候,央企在一些大城市争当“地王”的表现曾经引起舆论的强烈声讨,批评之声甚至进入了当时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的会场,国资委为此作出了非主营房地产业务的央企逐步退出房地产市场的决定,央企在房地产市场上的气势因此收敛了许多。
央企“退房令”是本轮调控政策中一项重要的政策,但相比于限购政策的推行,却显得软弱无力,一直未能得到雷厉风行的执行。而现在央企又加大力度展开了对土地市场的投入,它向房地产市场释放出的信号是十分清晰的。
本轮房地产调控展开以后,在政府推出的各种行政手段和市场化措施的作用下,市场已经改变了前几年那种房价疯狂上涨的态势,国家统计局逐月公布的中国70个列入统计范围的大中城市的房价数据虽然仍有波动,但总体上已经表现出了平稳状态。
但是,进入今年以后,市场形势已经出现了变化。由于经济增速出现了超预期的下降,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都出现了下降,在这方面,地方政府的压力尤为沉重,因此,地方政府迫切希望通过不断地推地来增加财政收入。
在这同时,宏观经济调控方向也确立了“稳增长”的目标,尽管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未曾有丝毫改变,但事实上地方政府对放松调控力度以实现“稳增长”已经有了越来越强烈的期许。在这种种因素作用之下,对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向判断已经出现了分化,不再是像前段时间那样一边倒地认为将继续下降。
央企在中国的各种企业生态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它们有其作为一般企业的“经济人”角色,哪里有钱可赚,它的触角就可以伸到哪里。但除此之外,央企在中国还兼具民营企业等其他类别所没有的功能。
它对市场的掌控,并不完全是它的“经济人”角色能够奏效的,而是由于它与政府所具有的天然的“近亲血缘关系”,使它能够在投资项目的选择和银行信贷的取得等各个方面都尽占优势,它对政府的经济调控政策也能够有更精准的把握,甚至它可以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对政策施加影响,央企“退房令”之所以未能很好执行,其根源正在于此。
从这一点来说,调控对房地产市场所形成的压力,特别是对一些民营房地产企业所造成的资金紧张局面,实际上给这些“抢地”的央企创造了入市机会,它们一方面满足了地方政府通过拍地增加财政收入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储备了雄厚的土地资源。
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将何去何从?这是一个让民众十分纠结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央企已经通过它近期的“抢地”向我们提供了答案。
很显然,如果楼市调控政策必须继续坚持下去的话,那么,决策部门不能对央企这种无视社会责任的“抢地”动向熟视无睹,而是应该采取果断措施坚决遏止。否则,这一场调控就很难避免前几轮调控的最终结局,而留给民众的只能是失望。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