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幸福来敲门(图)

首先,让我们来关注在这个“但愿人长久”的节日里,因病魔和灾难而告别我们的网友、孩子和同胞。这些不幸与幸福完全对立,但对生命的尊重,对逝者的惋惜与悼念,对灾难背后人祸的质疑追责,却与每一个人的“幸福”,紧密相连。

10月1日晚上八点半左右,香港南丫岛榕树湾对开海面发生撞船事故,截至10月4日下午5时30分,已造成38人死亡,伤者中仍有22人留医,其中2人伤势严重或危殆。10月2日上午10点,凯迪网友、海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愉人教授因患胰腺癌医治无效,与世长辞。10月4日,云南彝良县龙海乡发生山体滑坡,目前已经确认19人(其中学生18名)遇难,1人重伤。据悉,这次灾害共造成800余人受灾,6户农户住房受,其中3户房屋全部被掩埋。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64起,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325万元。应当注意的是,香港政府及各公共机构以连续三天下半旗的方式哀悼,全港18区设立吊唁处,供市民悼念。凯迪社区亦将哀悼王愉人教授的帖子置顶三天。云南彝良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至今仍在积极努力的为自己说明辩护。

一个“堵”,一个“挤”,几乎是近些年来每一个长假的关键字。出门游玩的焦头烂额发牢骚,在家上网的欢天喜地看热闹。由此引发的种种讨论,是延长带薪年假制还是取消黄金周加设小长假,国人公共假期及带薪休假时间短,且仅有三成人能享受,游客乱扔垃圾等问题,也已是老生常谈。在此,有必要再次提醒我们的有关部门和企业,长期重复的工作生活会让人们因习惯而麻木而厌烦,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都没有好处,国外调查的结果也早已显示,过长的工作时间与效率恰是反比。让人充分的休息与游玩不仅是天性,是劳资两宜的最佳选择,更是政府打造民众幸福感的好时机。

 薄熙来事持续,韩德强事持续,打伤西安日系车主李建利歹徒被抓,“汉奸”和“爱国贼”的争论持续,“左”“右”之争在网上在凯迪更是常年不衰的老话题,“还请各位理性发言,不要谩骂和人身攻击,谢谢。”这样的小编提醒,也在持续。指望所有人都理性温和绝不现实,但让争论有一个底线,多一点讲道理的声音,少一些谩骂和攻击,应是我们和网友共同努力的方向。

一句“你幸福吗?”,“我姓曾。”及其持续的“队被人插了”“耳朵不好”,让央视成为节日里网络上最大的热点。很显然,央视试图在营造欢乐祥和的传统套路中增加一些来自基层百姓的声音,这或许是一个进步,但来自网络上的恶搞回应,也已说明做的仍然不够。

最大的不足是,为什么没有不幸的声音?是恰好采访到的都很幸福?是人民群众自发的积极配合?还是那些“不幸福”都被过滤了?如果是最后一种,其原因人们不难猜测。但央视应当考虑,这种过滤是否恰当,是否混淆了一些常识与概念。

什么是幸福?是物化的标准还是内心的感受?一千个人没准就有一千个不同的答案。在这五花八门的答案面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府能够做到让其公民全部幸福。也没有任何一个媒体能够通过天天报道全面幸福,让人们真的感同身受。因此,政府的职能不是确保每一个个体的幸福,而是在制度层面上最大限度保障公民追求幸福的权力。作为为民服务的政府,不应过度敏感,认为个体的不幸即是对执政的指责。作为喉舌的媒体,也无需有过多顾虑,真实传递百姓声音,让人们彼此倾听,让政府认真思考是否有制度阻挠幸福之处加以改进,才是真正为民众“幸福”代言之举。

拆除牢笼,鸟儿自己不愿飞翔是一回事,修筑牢笼,想飞却飞不起来是另外一回事。个体的幸福无法确保,公共层面上的幸福却可以由政府,媒体,民众三方合力共同改进和维护。这样的合力涉及太广,这里无法展开,但我们相信,让每一个声音都能够公开表达,让每一个幸福与不幸都能被公开报道,这不是幸福的全部,却是幸福来敲门时的声音。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猫眼服务生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