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人养生长寿集锦(图)

静坐养生法

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就主张要摒弃私欲,在静中养生。明朝的王阳明继承、发扬了这一学说,创建了静坐术。文学巨匠郭沫若年轻时疾病缠身,痛苦不堪,后来练习静坐,顽疾消除,一直活到86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静坐时人的耗氧量显著下降,心脏负荷减轻,脑血流量增加,人的身心得到充分休息,大脑功能得到积极调整,从而大大提高了人的身体素质,使人耳聪目明健康起来。静坐养生的具体做法是:

①姿势:头自然正直,忌僵硬,鼻正对肚脐,眼微闭,唇略合,牙不咬,舌舐上腭,宽衣松带,腰背放松,肩肘下沉,但不用力;身宜平直,脊椎要正,背勿靠它物,胸部可略前倾;手心向下,自然地轻放在靠近小腹的大腿根部;两脚平行着地与肩同宽,座位以屈膝九十度为宜。

②呼吸:吸长而缓,呼短而促,行之不经意之间,静坐特别讲究运气,要求自然、不用力、摒杂念、意在丹田。

③时间:清晨和临睡前较好。地点不论,每次静坐30分钟。

足浴养生法

“足浴”即用热水泡脚。中国医学的经络理论认为,五脏六腑自足三阴经(脾、肝、肾)始,踝部以下有66个穴位。在中医看来,热水泡脚如同用艾条灸这些穴位一样,有推动血运、温煦脏腑、健身防病的功效。现代医学测定,人脚的温度保持在28~33℃时感到最舒服。老年人动脉硬化,供给脚的血量减少,比年轻人怕冷,脚底受寒发凉,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罹患疾病。因此,经常保持双足温暖,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可使全身血脉流通,有利于身心健康。其具体做法是;“足浴”要求热水泡脚时间长些,必须感到全身热乎乎,额头有汗感。水温最好保持在60~70℃之间,开始时水温可在40~50℃左右,连泡连加些热水。热水漫过踝关节为宜,“足浴”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以冬季为最好。
  
摩足养生法

摩足是我国流传已久的自我按摩法,能滋阴降火,强腰健肾,益精填髓。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数十年如一日,早晚摩足,从不间断,直到晚年仍精神抖擞,老而不衰。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搓摩足心,可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该处的神经末梢,促进尿酸排出,祛病延年。摩足还可治疗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咽喉肿痛、高血压、心悸等多种疾病。其具体做法是:

①搓足心:可早晚两次在床上进行,两脚心相向,先把双手掌搓擦发热后,左手摩右脚心,右手摩左脚心,至脚心发热。

②按压涌泉穴:此穴在脚底心凹陷中,在足底前1/3与后2/3交界处,方法是中指或食指端由脚心向脚趾方向作按摩,每次按一二百下,每隔几天,加按10次,最后可加至500次,甚至千次,日久自然会起到补肾健脑、强身健步的作用。

护胸养生法

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胸腔的保养,认为保养得当,可抗邪防病,强身健体。胸背部的保护以保暖避寒为主,此外还要加强胸部的锻炼。我国古代医学家在实践中创造了一套以按摩和击打并重的护胸养生法。经验证明,此法能宽胸顺气,活血提神,延缓衰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如经常按摩或拍打胸部,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预防冠心病、肺气肿、肌肉发育不良,并能治疗胸闷、心慌、气急、肋痛等症。其具体做法是:

①捶胸:站立,全身自然放松,冬天宜脱掉棉衣,双手握拳,先用左拳捶右胸,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然后再用右拳捶左胸。左右各200次。捶胸后,接着捶几下背,深呼一口气或长啸一声,更有助于呼吸吐纳。老年人可由别人同时捶背部,效果更佳。捶胸时动作要先慢后快,快慢适中,不要过猛。

②拍胸:五指并拢,手掌微屈,用掌拍击胸部。既可单手交叉拍胸,亦可双手同时拍击两侧胸部。自上而下,反复数遍。

③擦胸:两手搓热,先右手、后左手自上而下平擦胸部,使胸部微热。再两手呈梳子状,分别从上而下在两侧胸部梳理,反复10次。

摩腹养生法

唐代名医孙思邈“常以手摩腹”作为养生之道。宋代诗人陆游也常作“摩腹功”。他们都成了古代闻名的长寿者。现代医学证明,摩腹不仅可以调节胃肠道的蠕动功能,而且还能加强胃肠道的血液循环,防止胃肠消化功能失调。摩腹可按照下面的顺序进行:

①以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剑突下(即心窝部),先左后右顺摩圆各转21圈。

②三指由剑突下再向下顺摩,边摩边移,摩至耻骨联合处为止,往复21次。

③由耻骨联合处向两边分摩而上,边摩边移,摩至剑突下为止。

④以脐为中心,用右手掌向左绕摩21圈,再以左手掌向右绕摩21圈。这里要注意的是,摩腹宜在饭前或睡前进行。手法以柔软舒缓为宜,体位可采取坐式或仰卧式,应凝神静心,排除杂念。另外,消化道疾病出血或炎症期间,不宜摩腹。

摩腰养生法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部又有带脉通过,按摩腰部能补肾益气,强腰健骨,聪耳明目,不仅能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而且可以预防腰痛、疏通血气,延年益寿。按摩腰部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三种:

①两手拇指按于肋弓下缘,其余四指放于后腰处,先顺时针揉按32次,再逆时针揉按32次;然后两手掌自后腰部至尾骨端,上下反复斜擦32次。

②两手握拳,以拳眼对两侧腰部,上下搓动约40次,动作要快速有力。

③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双手半握拳或手指平伸均可,然后腰部自然而然地左右转动,随着转腰动作,上肢也跟着甩动。当腰向右转动时,带动左上肢的手掌向右腹部拍打。同时右上肢及手背向左腰部拍打,如此反复转动,手掌或拳有意识地拍打腰部、腹部,每侧拍打200次。

摩灸足三里养生法

中医针灸歌诀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意思是说,若要使身体安康强健,就得经常灸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在膝盖骨外侧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在人身360个穴位中,具有保健养生作用的首推足三里,此穴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寓祛病延年之功效。国外医学界也将此穴称伟保健穴”、“长寿穴”。因此经常按压足三里穴能调节胃液分泌,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衰老。练习此功的具体做法是:

①拇指与食、中指相对,右手拇指按于右侧足三里穴,先顺、逆时针各揉按32次,然后换手,同样揉按。

②临睡前取仰卧姿势,或先将左足的外踝,压在右小腿的足三里穴上,进行按摩。每次约按压10多分钟,穴位处往往会产生酸胀、重麻等感。个别有经络敏感的人还会产生酸麻向上或向下传导的感觉。如果胃部、腹部不舒服,胃腔部发胀或疼痛,经按压足三里穴后,即能缓解。

③捶足三里,用两手小指的指关节头(拳心向上)捶足三里,捶时胫骨前肌有明显的酸胀感,对防治肠胃病和伤风感冒有良好的作用。以上三法,可任择一法,或交替进行。

叩齿养生法

古人认为齿健则身健,身健则长寿。唐代名医孙思邈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明代百岁寿星冷谦在谈长寿秘诀时,也强调“齿宜常叩”。扣齿的具体做法是:晨起先叩臼(后)齿36下,次叩门(前)齿36下,再错牙叩犬齿各36下,最后用舌舔齿周3~5圈。早、中、晚各叩齿一次,多做更佳。早晨叩齿最重要,因为人经过一夜休息,牙齿会有些松动,此时叩齿,既巩固牙龈和牙周组织,又兴奋了牙神经、血管和牙髓细胞,对牙齿健康大有好处。

著名书法家苏局仙养生方法

著名书法家苏局仙在105岁高寿时曾说:“我之所以长寿,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主要是生活有规律,坚持进行一些适度的体育锻炼。我每天看书、读报、写字,藉以陶冶自己的心情。”他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爱吃青菜,偶尔吃肉;不吸烟;在逢年过节时饮少许酒。他习惯于早睡早起,午睡一会儿。每天饭后,必绕桌走800步,习以为常。他自幼酷爱书法艺术,90年间从未间断过,坚持每天临池习字二百,既使手、腕、臂不僵化,又起到静心养气的作用。他胸襟开阔,待人热情诚恳。他说:“生活中待人要宽厚,处事要顾全大局”。晚年时,不少人向他求索墨宝,他从不吝惜,总是尽力而為家庭和睦美满也是苏局仙长寿的因素之一,百岁高龄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古人养生重视调养精神

古人把调养精神作为养心的重要措施,其中有不少值得借鉴。

锻炼意志——意志具有统帅精神。调和情志、抗邪防病等作用。事实证明,意志坚强的人,心理素质也好,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乐观的心理,是精神上返老还童的阶梯。

调畅精神——《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出"活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精神养生方法。这就是说在思想情绪上保持清静安宁,不贪欲妄想,就可保持精神健旺。

预防疾病——要点在于思想清静,能够调畅精神,使精气内守而不散失,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生理状态,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在今天生活条件提高和医疗保健普及的情况下,许多老年人都注意保持身心健康,随时注意心理卫生,也总结了不少经验。

 1.心理上保持青春常在。从意识上和潜意识中保持青年时代的干劲和乐观情绪,经常欢笑,由衷的欢笑能自然加大呼吸和氧气吸取量,有利健康。

 2.保持正确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继续进行新的学习,并注意合理的饮食结构,正确对待疾病。

祝各位朋友都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