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
南京是一座充满悲情的城市。
这里有驰名于世的总统府,也有气势宏伟的中山陵。在国民党的总统府,看不到昔日执政党为国为民群英奋进的工作场面,倒是可以欣赏到总统府的庭台楼榭,花草水石,无处不映写着历史的曾经,有人在这里为国家的治理和未来工作过,他是谁?一个人还是一群人?个体还是组织?有时,我们缅懷“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却要截然否决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中国国民党,这真的让人很困惑。不可否定的是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大捷,今天的台湾,在国民党的统战下,精神文明和物质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台湾,不是巨龙,却早已是腾飞的亚洲四小龙之一。
我循着中山陵,缓缓踏上那三百九十二个台阶,见到碑亭,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阔约12米,高约17米,一块高约9米的碑石上刻着由当时国民政府四大书法家之一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的鎏金大字,字体浑厚有力,给人以沉重隽永的沧桑感。孙中山的离世,作为国父,离我们而去了,最悲痛的人是谁?“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作罢,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内。从这里记载看出,除了孙中山先生的家眷,就是国父遗志的继承人了,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以及无数的前来纪念的群众和百姓,当然也包括共产党。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祭堂建有三道拱门,门额上刻有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手书的"民族,民权,民生"横额(代表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孙中山的纪念陵园,更加如其设计风格,像一个警钟,敲在太平盛世的今天,每天都在诉说一代伟人的治国初衷......
南京也是一个伤痛的城市。
自古秦淮两岸的夫子庙,记录了多少赶考生失意的懊恼和悲伤,夫子庙外围的灯红酒绿,洗尽多少铅华,最终成了一条繁荣的步行街。
朱元璋的大墓,在碎石铺满的尽头,静静地沉睡在山包地下,在地下宫殿里,沉寂的守望着他曾经的帝国,山坡上,一直可爱的栗色野猫亲切地走过来和我们打招呼,用它温暖的后背蹭噌我们的脚跟,然后旁若无人般的遐寐养神起来。看来,它的生存状态不错,诺大的陵园,鸟儿到处安家,猫儿的天然食物到处都是,不富态才怪呢。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那里记载了一段屈辱的历史,记载了一座城市的地狱火光,南京,而由此变成了一个特别的城市,一个被屠杀过和血洗过的城市,南京,是一个让人觉得沉重的城市。
怎样才能卸掉这份沉重?答案正相反,那就是永不忘记这份屈辱。逃避和忘却都不是解决的办法,不适当的解决方式只能把痛苦延长的更深。南京是一座敏感的城市,它像耶路撒冷的哭墙,时时矗立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之前,我从来没有到过南京,但我如此地熟悉它。
- 关键字搜索:
-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