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演录之一、唯有中国国民革命才有可能创建一个新中国
今天,为辨别“谁才是真正的新中国”,我的讲演将分为两个大的部份﹕一个就是国民革命和中华民国,另一个就是共产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不用讳言的一个历史史实就是﹕在近代中国,曾出现了两个革命。一个就是孙中山先生发动和领导的中国国民革命,这个革命在一九一二年曾创造了中华民国;另一个不待言便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这个革命又在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大陆创建了一个“马列中国”,其国号曰﹕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要辨别这两个中国,究竟谁是新中国,便要辨别这两个革命,究竟谁才有可能创建一个新中国。所以,在第一个大问题里面,我首先要讲的就是﹕“由孙先生所发动的中国国民革命,究竟能不能创建一个真正的新中国?”
第一,众所周知,中国国民革命的第一个原因,是“王朝衰亡”,即已经绵延了二百馀年的满清王朝,已经走向了它最后的衰亡期,第二个原因,是“制度衰变”,也就是已经产生、发展、绵延、维系了两千馀年的中央集权式君主帝制,已经走向了它最后的衰变期。第三个原因,是“强国欺凌”,就是东西方列强、甚至包括那些民主列强们,都在用坚船利砲和鸦片毒品来欺侮我们和毒害我们,而清政府却无力自保。第四个原因是清政府一再地拒绝了政治改良的要求──既以杀头的办法,拒绝了以康梁为代表的政治行为改良;又用欺骗的办法,镇压了立宪派的制度改良要求。从而造成了人民、包括改良派的最终绝望。正是上述原因,早期曾为朝野“公弃”的孙中山革命,才终于获得了天下“共拥”。一场不可避免的国民革命,即民主革命,也就因此而爆发起来了。
第二,革命是不可以没有理论的。中国国民革命的理论,就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我将在后面详细谈到三民主义的历史正确性、政治科学性和现实必要性,以及它在世界政治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在这里我只想说﹕主张“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三民主义,不正是三百馀年来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和各个民族的人民,所共同追求和一再追求的根本方向吗?这个始终顺乎世界自由民主潮流的思想和理论,又有哪一点是不对的呢?
第三,大家都深知,既是革命,就有对象。无论这个革命将采取和平、暴力、或其它的任何形式。那么,中国国民革命的“对象”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它的对象就是腐烂的满清王朝和已经走向了末路的君主帝制。显然,这个对象没有错。
第四,革命不仅要有对象,更要有目标。而中国国民革命的目标,就是要创建一个民主共和的新国家,即亚洲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现在,在我们明白了中国国民革命的原因、理论、对象和目标之后,我们已经可以说﹕由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中国国民革命,是完全有可能创建一个新中国的。
讲演录之二、中华民国象一个新中国
我要讲的第二个大问题,就是﹕从两个中国的历史来看,谁才是新中国?
让我们首先来检验中华民国的历史。
中华民国的历史,我将她试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自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三七年。第二阶段,自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九年。第三阶段自一九四九年至今。在她的第一阶段,又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一九一二至一九二八;后期为一九二八至一九三七。
现在我们就可以来探讨本阶段前期的中华民国,和她的两个鲜明特征。
第一个特征,就是刚刚创建的中华民国,象一个新中国。
首先,在政治上,连中共御制的教科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中国近代史”,都这样地称赞中华民国说﹕“……民主空气浓厚,民主潮流高涨,民主宪政在试验中。仅一九一二年,即中华民国元年,中国出现的新政党,已注册者即达八十五个,政治团体二十二个。各种政党合法并存,和平竞争,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基本上得到维系,各类法政学校遍布全国。以宋教仁为代表的民主革命家,力图通过合法斗争的手段,推行政党政治,组织政党内阁,获得了很大成就……”当时,倘若不存在一个妄图复辟帝制的袁世凯,则中国的民主宪政未尝没有一个十分光明的前程。而这个民主宪政的性质,不仅划开了中国数千年“专制国统”和刚刚诞生的“共和国统”的界限,而且划开了“君主宪政”和“民主宪政”的界限。前者被孙中山先生称为“不完不备的共和”,后者则被孙先生称之为“直截了当之共和”。更何况,孙中山先生还亲自主持制定了史所未有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持
创建了史所未有的、拥有上下两院的国会。而由参众两院的议员们,于一九一三年拟订的“天坛宪草”,不仅继承了“临时约法”的民主建国精神,其开宗明义的第一章就明文规定﹕“中华民国永远为统一之民主国”。它的第一百一十条更专门规定说,中华民国共和民主的“国体永远不得为修正之议题”。大家看一看,这个由中国国民革命的胜利所创建的中华民国,到底象不象是一个具有真正民主共和性质
的“新中国”呢?
其次,在经济上,同样是这本中共的近代史教科书又这样说道﹕“辛亥之后的中国,迅速扭转了革命前民族工商业的萧条局面,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建立,各类私营企业竞相出现……自辛亥前四十年中国民族、民间工业诞生至一九一一年止,资本万圆以上的厂矿有七百家,资本总额仅一亿三千万圆。然而,自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九年的八年内,大型厂矿建成四百七十多个……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圆以上,相当于辛亥革命前四十年投资的总额……”。于是,这本近代史教科书继续写道﹕“一九一四年三月十五日,由民间筹备的“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成立。这岂止是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所不曾有过的事情,而且也是自一九四九年以来,在中国大陆所绝不准许发生的事情。试问,在今天的中国大陆,那些民营企业家们又有哪一个敢去筹备一个“没有中共党委书记”的全国民间工商联呢?不用说全国了,就是一个乡镇的真正民间“工商联”,也没有人敢去筹办的。由此可见,这个刚刚诞生的中华民国,即便是在中共的近代史教科书里,是不是也象一个正在建立真正自由经济、发展真正市场经济的新中国呢?
再者,就是在思想文化上,同样用这本教科上的话来说,就是“民营报纸犹如雨后春笋,蓬勃而起,至一九一三年,已经达到五百多份”。一九一六年,袁世凯称帝前后,全国五百家报纸群起而攻之,遂使得“敢有帝制自为者,全国人民共击之”的誓言,成为历史的事实。在中共的“四人帮”时代,如果中国大陆人民也能拥有五百家民办报纸,不说毛妇江青横行不了十年,就是横行十个月也做不到。如果自一九四九年之后,中国人民能够拥有五百份自己的报纸,那么,毛泽东的种种倒行逆施,中共的一次又一次的屠杀和迫害,还有可能发生吗?如果在所谓“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大陆人民已经拥有了办报、办刊的自由,则中共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们,还敢于“吃完被告吃原告,吃喝嫖赌都报销”,直至“工资基本不动,老婆基本不用”,其吮吸人民血汗,动辄便是百万、千万、上亿万吗?
诚然,“政治、经济、新闻和言论的自由,势必要带来文化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之所以只能发动在辛亥之后,中国的白话文运动之所以只能成功在辛亥之后,中国的新文学之所以在历经晚清改良文学的自将磨洗之后,亦能够成熟、成形、成功在辛亥之后,中国的五四爱国民主运动之所以只能够胜利在辛亥之后,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由辛亥革命所创建的中华民国,是一个已经创建了共和,并正在艰难地推进著民主、反对着专制复辟的新中国。
朋友们,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我们只需要将初创时期的中华民国在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上的历史进步性,和一九四九年之后中共统治下中国大陆的种种大倒退,比上一比,谁是新中国的问题,是不是确实值得我们提出来问上一问呢?
本阶段前期的第二个基本特征,就是刚刚诞生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如同世界上所有刚刚创建的崭新共和国一样,立即迎来了专制势力的公开反扑。其时,虽然被逼退位的逊清王室所怀抱的复辟愿望,历久难泯,所谓“一息尚存,此心不已”,但是,复辟的最大危险,却来自那个既曾权倾旧朝,又曾兵迫革命的袁世凯。因此,袁世凯希图复辟帝制所引发的形形色色复辟要求,以及其后张勋的复辟满清,和北洋军阀“假共和之名义,以行专制之实”的复辟混战,实在是给刚刚诞生的中华民国带来了长期的纷扰和混乱,也给国民带来了很深的痛苦。然而,它非但不能说明中华民国不是一个新中国,相反,它恰恰说明,形形色色的专制势力,企图复辟旧中国和旧制度的必然性和疯狂性,并由此证明了,中华民国才真正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中国。
所以,一切以辛亥之后的“历史阵痛”,也就是局部的历史混乱来指责辛亥革命,甚至指责中华民国不是一个新中国者,都是因为没有窥见这个“历史发展的本相”,才产生了种种错误的历史认识。更何况,在本阶段前期所出现的这种“历史混乱”,它虽为形形色色的专制复辟势力所疯狂制造,却又为一切真正的民主力量所坚决反对。人民因此而“厌弃专制之心,遂以明确;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陈独秀语)从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波澜壮阔的反复辟浪潮。这一巨大的反复辟浪潮,不仅战胜了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战胜了张勋的复辟满清,而且在历经中国人民的两度“护国和护法”,也就是为捍卫中华民国的“崭新国统与共和法统”,而进行的两度反对军阀复辟混战之后,而终因蒋介石领导北伐打倒了军阀,而使这个亚洲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初步地获得了和平与统一。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认识一九一二至一九二八年那个“混乱”的中华民国时,我们无疑应该认识到的是﹕混乱只是她的“表象”,而她的“本相”却是“国民革命和专制复辟的反复较量和公开较量”。并且,这个较量完全是由形形色色的专制复辟势力所公然挑起和制造的。这,才是我们赖以解开辛亥之后和中华民国创建之初,之所以会产生历史混乱的一把钥匙。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