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最大挑战不是美国 而是自己

【看中国记者魏锦华编译】(本文节译自Anka Lee于9月2日(周日)发表在《外交学者》上的文章,原文题目是“China’s Greatest Challenge: Not America, But Itself”。Anka Lee是CNA公司亚洲安全分析家。他的文章曾发表在时代杂志和NBC新闻。)

作为中国的未来领导人,习近平的主要工作重点将是处理逐渐浮出水面的重大经济挑战。特别是,习近平必须引领着国家走过这段最动荡的转型--从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型到基于国内消费的经济模式。在过去的30年中,低工资和大量的身强力壮的年轻劳工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一个巨大的优势,促成了中国的发展。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经济模式已经成为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当欧洲、日本和美国的消费者减少了消费,以出口为主的经济已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据报,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卖不出去的商品,从玩具到汽车,堆积在工厂车间和全国各地的展厅。一度对制造商最有吸引力的中国人的工资,近些年一直在上涨,导致了像波士顿咨询集团这样的公司预测美国将出现“制造业的复兴”。同时,如果中国的情况继续恶化,全国失业率上升,北京当局将会尤其担心社会动荡,就像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早期阶段那样。

在中期,中国的经济挑战将主要是由于其黯淡的人口发展趋势带来的。正如“经济学家”所报道的,中国政府的最新数据显示,21世纪头十年中国的人口年增长率为0.57%,从1990年代的年增长率1.07%下降。因此,中国的人口正在老龄化。随着中国未变富先变老,当局需要找到办法支付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和其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需求。

当习近平和中国新的领导层,在应对这些挑战,逐渐改革中国的经济系统使它更好的适应国内和国外的社会、经济、政治和人口发展情况之时,他们也必须满足在30年快速、严酷的、往往不平等的发展过后更敢于提出自己的要求和保护权益的公民。

总之,习近平和即将上任的领导层接手的中国正处在微妙的过渡期。中国领导人过去数十年来依赖的出口为主导的系统让其受益巨大。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该模式让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产生的后果现在刚刚开始浮现。累积的内部压力,再加上发达经济体无法维持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当局必须做出努力,重新进行内部和外部平衡。

正如我在过去指出的那样,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如果希望了解北京的意图和其不安全性、它的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它与华盛顿的关系、还有最重要的--它在现有的国际社会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们就必须要实事求是地评估中国的内部挑战。目前最重要的,不是习近平在国外的表现,而是他能否成功地带领中国走过痛苦而必要的转型十年。

(译文有删节,点击看原文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