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共过于和谐,并非福音

德国总理默克尔8月31日结束了为期两天的访华之行回国。两国政府均称此行十分成功,德中“特殊关系”似乎再度获得印证。不过,德语媒体在相关报道中均表 现出谨慎态度。《日报》提醒道,在同中国这个远东“新挚友”打交道时,不要忘了人权问题;《柏林日报》指出,德中过于和谐,殊非福音。德国之声中文部主任冯海因对此作出了如下评论。

政治的一大部分是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如果德国内阁一半的成员来到北京,在那里和8名中方部长见面,照本宣科的朗读着什么声明,然后再齐刷刷地签署些协议,所有的这些都象征着一点:那就是中德两国对彼此都非常重视,双边关系已经深入到了一定的程度。虽然这个过程并没有给人带来怎样的惊喜,但这也不是什么太大 的问题。这一切都证明了两国关系的成熟。总的来说,默克尔此次拜访即将下台的总理温家宝期间所发生的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救欧元是有条件的

预料之中的是,中国谨慎地表达了支持欧元的态度,但没有做出具体的承诺。中国本身也因欧元疲软而受困扰,因为深受危机之苦的欧洲国家能用来买中国消费产 品的钱越来越少,而欧洲对于中国来说是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同时,中国3万亿美金的外汇储备堪称世界之最,其中有5000亿掌握在一家国有投资基金的手中。后者可以买意大利、西班牙或者希腊的国债。但据估计,中国如今在考虑向拯救欧元计划注入更多资金的时候,可能更愿意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条路。这样 做更保险,而且更加能够让中国获得政治上的利益: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中德两国建交的历史已经进入了第40个年头。过去的这40年也是世界权力格局发生了戏剧性变化的40年。40年前,站在中国权力尖峰上的还是耄耋之年的毛泽东,当时的中国还深陷于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局势中,与世隔绝。而今天,我们正经历着两国关系日渐相互依赖的发展趋势。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德国在欧洲以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基本上世界每一个政治问题都有着一种中国纬度:不仅仅是欧元问题,也包括叙利亚危机、伊朗核问题以及环境气候等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不用爱中国的政治班子(中共),但我们得和它展开对话。

外交关系的未来

所以,默克尔此次会见中国下一代领导班子的成员是一件好事。今年秋天,中共将在下一届党代会上彻底更换最高层。而中国体制的不透明性就体现在这里: 目前我们只知道大概会有谁参与这10年一次的重要政治事件,但却不知道它开始的时间。人们看到:中国是一个重要的,但也非常难以捉摸的伙伴。

这也就意味着:德国必须更加自信的提出自己的价值观。很遗憾,德国的声音虽然是一个重要的声音,但也仅仅是欧洲28音和声中的一个声音:这其中包括布鲁塞尔欧洲委员会和27个成员国的声音。如果欧洲想要在一个变革中的世界维护并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就必须发出统一的声音。对于德国来说,当然喜欢听中国政府说德国是欧洲范围内的关键国家。但是我们不应忘记,只有当欧洲各国政府团结一致时,才能够发挥实质性的影响。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冯海因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