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政府权力像癌细胞 不抑制即扩散(图)

一旦领导人没有理念,这些政府权力就像癌细胞一样。你会没有办法抑制它,你没有与之对抗的力量,没有健康的细胞不断吃掉它,它就不断扩散。

中国企业家网近日报道,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在接受搜狐财经专访时围绕“理念改变中国”发表了对改革的看法。张维迎指出,政府主导经济情况下形成的机制,现在正成为阻碍改革的力量,而政府权力就像癌细胞,不加抑制即自动扩散。张维迎认为,政府大量投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进民退的现状。

以下为张维迎观点摘要:

关于阻碍改革的力量

以前的改革是理念战胜利益,现在是利益战胜理念。现在阻碍改革的“利益”,是政府主导经济情况下形成的机制。首先政府官员,改革本身就是权利不断从政府手里交给老百姓的过程。最初我们的定价权、买卖权都在政府手里,这时候把这些权利交还回来,对政府官员来讲一定是一个损失,至少它认为是一个损失的。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一个有很强理念的领导去推动的话,改革就很难进行。

政府官僚系统有一种自然膨胀、自然扩大权力的冲动。如果我管的很少,理我的人就很少。我可能不在乎别人是否给我送红包,是否贿赂我,但我很在乎别人是不是尊重我。你权力越大,你走到哪里越牛气。为什么中央政府一个处级干部下去,就是前呼后拥,警车开道?因为他手里有权。同样中央部门,有些权力小的部门,下去的待遇就完全不一样。所以他们有一种扩大自己权力的本能。一旦领导人没有理念,这些政府权力就像癌细胞一样,你会没有办法抑制它,你没有那与之对 抗的力量,没有健康的细胞不断的吃掉它,它就不断地扩散。

关于国进民退

国进民退表现在,比如说投资,本来政府投资越来越少了,国有企业投资越来越少了,但是在这几年在金融危机之后,大量的投资变成政府投资,大量贷款都是流向国有企业。你看看统计就知道,这两三年政府预算的投资增大了。

你再看各地的各种政策,越来越倾向于国有企业,甚至广东、浙江这些地方,传统上是非国有企业比较强大的地方,现在也在争先恐后怎么讨好央企,怎么吸 引这些央企去投资。具体比如煤炭,本来煤炭是一个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一个产业,但是现在又变成了完全由国有主导了。还有其他的一些行业,比如说航空、石油、钢铁,原来有些民营企业进去,现在都被赶出去了。

你看整体的社会里面,国有企业好像变得越来越神气,九十年代可不是这样的。九十年代国有企业都是烂账、坏账很多的,人们担心这些烂帐导致整个金融崩溃,所以才有后来的改制、处理坏账。这几年是完全不一样了,像一个组织一样,有时候这个人是一把手,但是你发现另外一个人天天在那里说话,比他还管用。你看看我们的非国有部门创造的GDP是60%多,但是整体的话语权在国有企业的手里面,它说出来的好像就是正当的,就好像是代表国家利益的。国有企业老以 国家利益代表这样的姿态出现。

关于官员逐利

利益总是一个现实的约束。你追求自己的利益本身不是问题,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如果游戏规则好,你就必须对社会有贡献,这个没有错的。麻烦在于,政府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经常不是给社会做贡献。为什么?它没有竞争的约束,它的收费是强制的。政府与企业最基本的一个差别是,他们的收入来自税收,企业的收入来自价格。价格是自愿的支付,这瓶矿泉水卖两块钱,人家一定认为值两块钱以上,他才会买。但政府收你两块钱税的时候,能给你提供的服务值几块钱,你不知道啊,有可能是三毛,甚至有可能是负的,但它照样能拿到这两块钱。因为他们没有竞争约束,这种权力才变得危险。

当政府官员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可能给社会带来负的价值,这和市场竞争当中个人追求利益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这个意义上,我说你必须有一个很强的理念。当然,你可以说理念也是一种利益,更长远的利益,他想名垂千古。但也不完全是这样,有的人就是有一种信念,他对社会有基本的是非感、基本的正义观,满足这种信念,他觉得心里就舒服了。昧良心的事有些人感到不舒服,有些人却是心安理得,觉得我只要拿到财富就可以了。有些人不愿意干坏事,也是有一个很强的 理念在里面。

利益和理念是混在一块的,有时候理念会显得比较弱,就是因为利益真的很实在,与理念产生很大的对抗。你有很强的理念,你自己完全说服自己,完全相信它,这个时候你也不一定坚持,因为可能看到一些比较现实的利益诱惑你。为什么有的人说“出卖灵魂”?灵魂怎么出卖?就是为了现实的利益出卖自己的信仰。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