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与奥运:奖牌之后的秘密工程(图)

 2012-08-15 03:5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

美国媒体报导,中国在本届伦敦奥运会上获得与其GDP相同的奖牌全球排名而满载而归之后,中国官媒刊文称,中国人在体力上无法与西方人匹敌。有分析称,对于中国政府而言,奥运成绩与航天事业以及南极探险都被视为喂给民众的“定心丸”。

*中国党报:国人体格没优势*

美国《基督科学箴言报》刊文称,中国的党报《人民日报》在伦敦奥运结束后高调宣布,共产党政府领导人向中国的奥运团队表示祝贺;《人民日报》并且不提中国在比赛早期的奖牌表现上超过美国,后来才被美国追上,仅说在体格上中国人无法与西方人匹敌。

《基督科学箴言报》指出,北京的宣传人士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忠实奖牌数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在奥运中表现不俗的中国运动员的宣传作用,以激励爱国主义热情;“中国希望使用奥运的成绩、航天飞机的发射以及南极的探险来通过严密控制的媒体向国民宣布,他们的国家在国际上表现不错”;否则,民众恐怕因为财富不均、通胀和其他软肋而失去对国家的信心。

分析普遍认为,中国通过举国体制来培养体育明星、倾其所有举办盛况空前的奥运会等都实为对外的“荣誉工程”、对内的“打气工程”;这样的“工程”有违奥运精神的本质,也异化了发展大众体育事业的宗旨。

*追求荣誉为终极目标*

位于天津的体育评论人士、前天津泰达足球俱乐部常务副经理穆建新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国的国家体育体制以追求荣誉为终极目标。

他说:“中国现在更多注重的是荣誉。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获得荣誉的途径应该是基于喜好,那样既可以获得荣誉也能够获得金钱,但并非为了荣誉而荣誉。”

中国有媒体称,从许海峰为中国夺得第一块奥运金牌开始,中国的体育事业一直“奔着金牌”而去,体育走向了唯金牌是举之路;尽管中国在奥运会、世锦赛等国际体育大赛上一再获得骄人成绩,若以金牌论英雄,中国当仁不让,但若以此为据说中国是体育强国却“颇为牵强”。

*大众体育意识淡薄*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调查数据显示,在大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方面,2000年,中国16岁以上城乡居民有35%的人在一年参加过一次或一次以上体育活动;65%的人在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体育活动。

民众对体育资源的占用方面,单位、学校、社区所拥有的体育设施相对封闭,而社会上的许多场馆为盈利性质,民众体育资源的享有和占用并不充分;此外,中国居民享受体育设施进行活动的权利意识仍然淡薄,与政府级的“追金热”反差强烈;中国民众的体育活动点的主要场所依然是公园、街头巷尾、江河湖畔等非正规体育场所。

中国著名的足球记者、热门网路评论人士李承鹏在博客中说,中国存在一个“神秘的文工团”,就是“奥运代表团;它的演出周期为四年,耗费几百亿资金,只负责表演,不负责普及训练;它“集中收费、集中排练、集中演出、集中宣传、是个精英演出团队,与普通人的体育生活无关”......

天津的体育评论人士穆建新对美国之音表示,在中国,体育教育甚至出现严重退化,在本应普及运动教育的中小学,过去俱备的各项运动单项教育机制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复存在,即学生们在所谓的体育课上仅被安排“抱着一只球自由玩耍”。

在本届伦敦举行的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获得38枚金牌,87枚奖牌,两者都名列第二。

原题目:中国与奥运:奖牌之后的喝彩

来源:美国之音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