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鼠抢同伴种子行为即自私又环保

刺鼠有猫一般大小,号称啮齿动物中的“绿林好汉”。当刺鼠偶然发现同伴埋藏的种子时,它会把种子挖出来,然后藏到一个新的地方。当然,这种“抢劫”的行为是自私的,但是,一项新研究发现,刺鼠的这种行为可能拯救了一种热带树木免于灭绝。

巴拿马黑棕榈树的种子大约有一颗樱桃大小,并且位于生长在树顶端的肉质果内。因此,只有像大象这么高大的动物才更容易直接摘下它们。

当然,在过去这并不是什么问题。1万多年以前,一种类似大象的嵌齿象科动物生活在这里,它们把黑棕榈树的果实整个吞下去,然后将种子排泄出来,种子落地、发芽,长出一棵新的树苗。然而,数千年前,这种动物被猎杀殆尽。黑棕榈树本应该“随之而去”,但是,这种树幸存了下来。

科学家怀疑,刺鼠在这里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当黑棕榈树的种子落到地上,刺鼠攫取了这些种子,并把它们埋藏起来,作为储备食物。如果,刺鼠最后吃掉了种子,那么就不会长出新树。不过,如果它们忘记了这些种子,那么种子就可能发芽。但是,研究人员还不清楚,刺鼠的食物仓库分布是否足够广阔,以保证长出的黑棕榈树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

为了找到答案,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生物学家们给589颗种子附上追踪器,将它们放置在巴拿马巴洛科罗拉多岛的52个不同的地点。很快刺鼠就发现了这些诱饵,并立刻将种子藏到新的地方。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研究人员发现,一颗种子平均会被转移36次,直到209天后被刺鼠吃掉,距离最初放置地点 280米。而且,一周时间内,大部分种子至少被重新埋藏一次,甚至有一些一天中会被移动两次。通过不停地偷盗、埋藏,种子越埋越远,而且会被埋藏在土壤肥沃、利于树木生长的地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