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刻意培养孩子做天才 是吃苦受累的开端(图)

 2012-07-31 14:1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随着幼儿园大班的孩子9月入学,很多妈妈都在考虑在7、8月放假时让孩子进入读学前班适应一下,甚至一些幼儿园中班孩子的妈妈都在考虑不上幼儿园大班了,因为感觉这个幼儿园什么都不教,只让孩子玩,感觉这样将不利于孩子进入小学适应,会落后于别人。他们彻底忘记了,曾经的“让孩子快乐过童年”的初衷,也彻底忘记了当初正是这所幼儿园的“什么都不教”才让他们挑选了这所让孩子快乐的幼儿园!

小学老师吐苦水 孩子什么都会反而问题多

前些日子,给小学教师培训时,一些老师说了很多不被人理解的苦衷。他们说:父母都认为小学一年级不教1-20的加减法;不教拼音、不教简单的汉字。。。甚至于传的小学一年级的课程用半学期就过了。。。这些让我们很纳闷、很冤枉!有些孩子是什么都会,但往往这些孩子我们更头疼,因为他们都会,所以就会“捣乱”,我们必须还得想一些提高的内容,让这些孩子有事可做,但是,小学的课程和进度国家都是规定好的,我们根本不可能大幅度的更改,所以刚入学,我们仍然会花很多时间去教孩子怎么拿笔、怎么做好,教数数、教简单的加减运算...所以还是以那些常规的、大部分的孩子为主,有时候那些什么都会的孩子的家长,一听孩子这么一周,啥都没学,就会觉得我们没关注他的孩子,我们的教学有问题。

带着孩子上学前班的妈妈们 是否记得让孩子快乐的初衷?

身边有朋友会问,那你让你儿子上学前班吗?我的回答是不会。因为我儿子上的幼儿园就有点这样的性质,中班开始已经有模有样的在端正做好,在学东西了。他们班竟然43个小朋友,都超过一年级的编制了,每次去听公开课,我都会有些痛苦,这么小就和上小学一样,唉,好在,这所幼儿园其它方面还好,不是那么的“传统式”,还能基本做到让孩子快乐,让孩子全面发展,因为离家近,我也就勉强继续上。在周末,我们就会让他彻底的玩,去亲近大自然,希望他能获得宣泄和快乐。

朋友的儿子,去年下半年就开始用周末的时间上学前班了,今年9月上小学。这个孩子接受能力非常强,学东西过目不忘,妈妈很开心,于是周末有很多的班去学,我问她,她说:孩子喜欢啊,他不反对就上呗。现在这孩子什么加减法、拼音、英语什么都会,我不知道这孩子上学后会去学什么,而且这个孩子有个问题就是攻击性很强,当然这些都是有关系的,但是都是朋友,该说的也说到,我除了有些担心,也无法去做什么阻拦。

我们总是口口声声的说:要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但是当孩子稍微大点,感觉需要人来掌控的时候,父母都会忘记的自己的初衷。虽说不上背信弃义,但也是没真正把孩子的快乐当做重要的事情来看待!

把孩子培养成小天才 是吃苦受累恶性循环的开端

如果我们提前让孩子上学前班,把一年级的知识学完,然后进入小学后,老师看着这一个个的“天才”束手无策,只能加快进度或者增加难度,然后下一拨父母又觉得一年级怎么这么难,抓紧上学前班。。。如此恶性循环,父母的辛苦,老师的辛苦都不说了,最最倒霉的竟然就是我们最爱最爱的孩子!

如何让此恶性循环终止?必须是其中一环瓦解。老师这一环是没办法的,他们承载着教学任务,社会和家长的期待,他们只能“迎难而上”。所以,想改变,就必须是通过父母这一环。让父母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态,放慢脚步,幼儿园该干嘛干嘛,不去做那个始作俑者,才是切断恶性寻坏的关键。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如果你们的宝贝资质正常,那就不要去上学前班。

那在上学前需要做准备吗?当然要做,那就是关注孩子的基本能力:

第一:比如自理能力方面:

吃饭、穿衣、入厕;

其次:情感表达能力:

能把学校发生的事告诉父母,能够知道自己在学校是否快乐。这点上就需要爸爸妈妈平时和孩子多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孩子经常性的沟通;

第三:与人交往的能力(这点上小学后显的重要):

能否把自己想的说清楚,能否把自己的需要表达清楚,有问题时能否给老师去叙述清楚,能否和小同学一起相处玩耍。。。

第四:承担自己的事情结果的能力:

能否知道常规的事情不做会有什么结果?能否区分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哪些是可以在爸爸妈妈帮助下完成的事情?

如果孩子上面提到的基本能力都还没具备,那么到时候这些能力欠缺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要远远大于不懂拼音、加减法等书面知识给他带来的影响。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只要父母能经常和孩子在一起,能陪孩子玩、和孩子沟通,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只要父母有心,那么时时刻刻、随时随地都是培养的机会。

但是有一个能力,是爸爸妈妈在孩子上学前要让孩子养成的,那就是:孩子对阅读的喜爱,和“听妈妈阅读”的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因为6岁前的孩子还不能进行真正的自己阅读,但是爸爸妈妈的读书、讲故事等习惯,能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好奇和喜爱,等上了小学就很容易建立“阅感”了。

亲爱的爸爸妈妈,继续让孩子玩吧,让他们快乐的在父母的引导下,再享受一年。就算是父母出于私心,想和孩子在一起,也行啊?孩子能这样陪我们多久呢?上学后,各自就身不由己了,不是吗?龙应台曾说过一句话:父女母子一场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只想呼吁:这6年,孩子必须与爸爸妈妈在一起!这6年,孩子必须快乐!

来源:菲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