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朝深宫中的服饰风尚(图)
《宫女图》(永泰公主墓出土)董理提供
永泰公主李仙蕙(684年~701年)是武则天的亲孙女,因为和哥哥懿德太子倒奶奶武则天“养面首”的“八卦”,而被武则天下令乱棍打死,芳龄只有17岁。四年之后,中宗即皇位,追封惨死的女儿为“永泰公主”,并于西元705年将永泰公主与其丈夫合葬于干陵东南。
不知是不是因为中宗想让这位命苦的女儿能在另一个世界过上幸福的生活,于1960年被发掘的永泰公主墓,其墓穴陪葬品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墓室东壁墻面上一幅高168厘米、宽188厘米的壁画《宫女图》。壁画用细腻的笔触定格了大约西元700年的一个夏夜:一场豪奢的宴会正要开始,九位盛妆的小宫女,正行进在前去迎奉主人的路上。
壁画中,左起为首一人,面如满月,神态端庄,双手抱拢胸前。从她所处的位置与袖手的神态来看,应是这群宫女的首领即女官。她身后的八位侍女,手持不同器具,服饰有别,表明有不同的分工。前一人右手托一敞口盘,侧身回顾。第二人侧身而立,低眉顺目,神情温婉。双手捧一高脚烛台,红色的烛火高高燃起。第三位侧背向人,似与前二者窃窃低语。双手托一方形奁盒。稍远站立的第四位侍女,注目凝神,表情怡然,似在倾听前者私语。画面中央的是第五位女子,她与人群稍离,应是画师着力描绘的人物。女子头梳螺髻,面目清秀,折腰挺腹,亭亭玉立,仿佛一株风中杨柳,又似一朵摇曳的莲花,娴婉柔媚。她手捧高脚玻璃盏,盏中的酒浆似在摇荡。身着朱色窄袖衫,肩绕白色帔巾,绿裙曳地,裙边飘着“同心结缕带”。这在唐画中正是一个标准的美人,最能体现当时崇尚秀丽而丰满、华贵而艳媚的女子的风尚。在她身后,是两个黄衣红裙的女子,分别持长柄如意和拂尘。而最后一位宫女作男式装扮,头戴帕头,身穿圆领长袍、窄脚竖条纹裤,足穿线鞋,手捧包袱。
这幅群美毕集的宫女群像,将笼罩着的唐代皇室贵族生活的帷幕掀开一角,显露出当时的真实情景。侍女们的衣着,尤显浪漫风尚,其中七位女子,均着窄袖衫、半臂、长裙和披帛,此为初唐以来女子常服的标准式样,只是此时女子衣领敞口变大、变低,至半袒胸乳,反映了当时开放的观念和时尚。另外二位女子,穿着男装和胡服,画中左起第三人所著翻领交衽长袍,系西域传来的胡族男服样式。最后一人身穿圆领紧身小袖开衩长袍,腰悬承露囊,下着窄口条纹裤,亦系当时胡化了的男装,所戴帕头,却为唐朝本土汉服式样,足下仍穿女式线鞋,反映了初唐至盛唐时期女着男装与胡服同时流行,互为影响,杂着相参的风尚。侍女服色分呈绛紫、朱红、墨绿、鹅黄、藕白色,这也正是当时女服最流行的颜色。
画中八位女子手中捧持不同器物,种类丰富,既有我国传统的式样,又带有浓厚的外来色彩,摹绘得非常具体,轮廓准确,细节逼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贵族生活打开了又一扇窗口。如敞口形的盘,似洗似碗,结合出土文物所见,应是金银器物;盝顶形方盒,出土文物中所见皆为金银器,此盒绘成黑色,则表明可能是漆器;腰圆形团扇,如时人所述“轻罗小扇扑流萤”,为唐前期流行的纨扇式样;长柄如意与拂尘,则是汉晋以降变化不多的传统样式。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其中的侈口高足玻璃杯,形制独特,带有浓厚的西方罗马——拜占廷风格。玻璃质地透明,非我国传统的不透明的铅钡玻璃,而是欧洲、西亚生产的晶莹透明的钠钙玻璃,均表明这是一件沿丝绸之路传入的珍贵的舶来品。反映出墓主生活的豪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