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文明,一场雨足矣

 2012-07-23 00:0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7月21号,北京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导致城市交通大面积瘫痪,市民开车如行船,许多低洼处成为天然“游泳池”。暴雨如注,首都北京一夜之间变成了汪洋泽国,路面塌陷,地铁积水,行人车辆被洪水围困,仅北京城区已造成10人遇难。据新华网的报道,北京21日迎来40年来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降水,北京市气象部门为此发布了自建立天气预警制度以来第一个暴雨橙色预警。截至当晚22时,最大降雨量已达366毫米,全市平均雨量达147毫米,北京网民戏称这是“老天爷在摸黑倒水”。

21日虽然是个周末,但这场北京气象史上罕见的持续强降水仍然带给人们不少麻烦。“这哪里是在开车,明明是在开船”。 市民袁先生告诉记者,他在西南四环回家的路上“倍感煎熬”,“我在车里特别紧张,一直在想熄火了怎么办”?袁先生说,水最深的地方齐到车窗,“前面是浪,后面也是浪,旁边的车一过,一人高的大浪就掀了过来;车底下都是轰隆隆的水声,简直就是在开船;最可怕的还是雷,就爆响在耳边,每一声都以为是自己的车炸了”!

京城部分地段的积水简直可以用“骇人”来形容,记者在莲宝路看到,过马路的人们都在齐腰深的水中前行。而丽水桥城铁南侧的积水更是形成了一个10米见方的天然“游泳池”,很多试图通过的行人,走到齐腰深的地方就又吓得退了回来。一个年轻人提着皮鞋站在水中对新华网记者说,我看见有微博上说,老外游泳回家,如果水一直不退的话,我也打算游回去了。记者在北京西站北广场过车通道看到,截至20时57分,那里被淹的十几辆车已经拖出了七八辆,据车主说还有四辆在里面,但记者只能看到其中两辆的车顶。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习惯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雄壮,而下水道,如同一座城市的血脉,流动的是这座城市的生命与活力。只是,出于明显的政绩考虑,一些政府官员宁愿拿钱建筑一幢幢高楼作为炫耀的资本,宁愿把资金拨付给暴雨时的全力救援,却未曾想过咬紧牙关在排水系统上大干一番。下水道对于中国的城市而言,无疑是一处硬伤,一根软肋。齐鲁网上作者王百庆的文章说,在当代中国,有两个城市的排水系统还算“先进”。一个是青岛,另一个是千年不涝的江西古城赣州。

有专家指出,青岛市老城区的排水系统是中国最完备的,而这最好的排水系统却是100多年前由德国人修建的,当时被德国人以公共卫生问题来看待,其中的雨污分流模式至今中国有很多城市都未能做到。近年来,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各处满城挖,地形地貌有很大变化,自然空地不足,对雨水吞吐不及时。建设管理过程中方案不够完备,急于看到高楼拔起,却忽视地下管道系统建设。每遇暴雨,便呈现出一幅"哮喘"的病态,必然会让城市窘态百出,狼狈不堪。

除此之外,一场暴雨引发的救援成本究竟值不值得?一旦暴雨来袭,政府管理者就会注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全面展开救援,最终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生命伤亡。息事宁人过后,继续按照原先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前行,提心吊胆地盼望着暴雨不再来临。生命伤亡,财产损失,资源浪费,到头来一切原本可以避免,却最终被归咎于两个字:天灾。下水道无疑已成为城市的一处硬伤,一场暴雨,如果不能让城市建设管理者从中汲取教训、做出改变,那么所谓的未雨绸缪只能当做一句笑谈。

综上所述,网易评论的点评说,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曾经说过,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反观中国近现代的城市进化史,大多都是一路表面光鲜地走来,而忽视了真实的内在。所以,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说,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和文明,一场雨足矣。

原题目:北京遭遇特大暴雨 街上能游泳开车像开船


来源:法广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