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命令还是靠市场?中国走到十字路口

中国国家资本主义是市场、计划经济的混合体。其中不到一半的经济由国家主导,其余则为受市场驱动的私营经济。除基础设施等非贸易品外,中国的这两大经济部门均运作于世界经济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虽然存在着“国进民退”一说但中国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于私营经济。今年年底即将上台的新领导班子必须作出决定,是按照世界银行在《2030年的中国》(China 2030)中的建议对国有经济实施自由化和私有化改革,还是向国有经济中的既得利益低头。他们的选择将决定中国的长期增长前景。

中国,计划与市场之间的角力每天都在很多不同舞台上演。财政部与证监会在上市公司会计核算制度上的“小摩擦”就体现了市场与计划以及私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之间的明争暗斗。

相对世界其他各国,中国股市按理说应该涨势如虹——中国俨然躲过了全球经济衰退的最困难时期,拥有较低的赤字以及稳健的外汇储备,应该是那些长线投资者的不二之选。更值得乐观的是,有消息显示中国正计划开放股市——中国股市业已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主角之一。上海证券交易所是目前世界上市值第五大的证券交易所。开放股票市场旨在消除面向国内投资者的A股(以本币计价与买卖)和面向境外投资者的B股(以美元计价与买卖)之间的差异。在外国投资者即将大批涌入的情况下,中国股市理应上涨才对,但实际却并非如此。为什么呢?

高效的股票市场依赖于采用公认会计准则的独立审计机构所提供的透明化信息。在这样的金融市场上,投资者买卖股票所依据的是公共信息,人们默认这些信息是可靠且经过审核的。但不管上市地点是国内还是海外,中国企业的审计都处于世界上最不透明、问题最为严重之列。中国股票价格的大幅折让是因为交易者缺乏他们认为准确且可靠的公司信息。

近来,中国公司的股价受到国内外一系列会计丑闻的震动:有的公司虚报实际并不存在的资产;大型供应商拒绝提供合同副本;大股东暗中剥夺小股东的表决权;雅虎的中国合作伙伴在未通知雅虎的情况下,将合资公司主要资产转移至自己旗下的一家公司,以及雅虎随后撤出中国。我们也知道控制中国最大企业的多为红二代,他们聚敛了数额巨大的个人财富,而这一过程通常与公司利益背道而驰。投资者对中国股市保持怀疑态度也就不足为怪了。

更糟糕的是,今年5月,中国财政部指示“四大”审计机构进行转制以纳入更多中国本土的会计师作为合伙人,并限制在海外获得会计师资格的合伙人所占比例。今后,审计工作必须由中国审计师进行,而他们的资质充其量只能用“朦胧”二字来形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一直无法对向其注册的100多家中国审计机构的工作成果放行审核。

即使是中国最好的会计师事务所,其经营也受到严重阻碍。他们时时都有着被指控泄露国家机密的危险,他们的审计有可能会曝光公司管理层与党政官员之间的暗箱操作。在一个依赖关系契约运行的经济体中,落实到合同上的内容少之又少,尽职调查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在证券交易所,投资者会设法补足所缺少的东西。在缺乏可靠公开信息的情况下,做空交易者就会在利益驱动下用隐秘信息加以取代。做空者对自己怀疑提供虚假信息的公司进行深入挖掘。若发现负面信息,便在发布调查报告之前进行做空。这些交易者面临着来自法律——乃至更糟糕的情况——来自政府当局的威胁,后者经常对这种“先做空后曝光”的做法尤为不悦。

依靠做空者来挖掘本应公开披露的信息,这是可靠公开审计的一个可悲替代物,但只要违抗传统会计实践的做法仍在持续,这实际上就是在不断邀请卖空者前来挖掘信息。

中国目前的领导班子正在开放证券交易所,希望外国投资者的参与能抬高股价。股价上涨将使中国公司得以从中筹集资金而不是一味依赖银行融资。如果要驱逐大型独立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就不能指望自己的策略能够成功。只要审计工作是由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完成的,那么投资者要么会避而远之,要么将依赖做空者的调查报告作出决定。

可怜的是那些诚实的中国企业,对于如何将自身与害群之马区分开来束手无策。与此同时,大多数考虑购买中国股票的投资者明白,自己其实是在“隔山买老牛”。很少有投资者会作出这样的投资。

简单的解决办法——允许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在中国上市的公司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审计——远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它对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根本构成了挑战,而它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的企业组成的丛林,在那其中腐败滋生。而一旦开展真正的审计,就如同移开森林中的朽木,隐藏其下的各种阴暗生物将暴露在光天化日下并如鸟兽散。这就会对统治中国的精英阶层的权威构成挑战,而他们将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原题:靠命令还是靠市场?中国资本市场走到十字路口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Paul Roderick Gregory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