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与《人民日报》“隔空交火”(组图)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最近在出访亚洲期间多次表达关于民主制度优越性的评论。虽然她并未点名批评中国,但中国官媒依然“对号入座”,并发起了反击。
7月10日,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在对越南进行为期一天的短暂访问期间表示,“民主自由应该让位于经济发展”并不正确,她认为两者可以携手并行。克林顿称,如果越南希望继续发展并转型为创新性和创业型经济体,“就必须为自由交换意见创造更多空间,加强法治并尊重所有劳工的普世权利 ”。克林顿还批评了越南当局尤其是在打击网络言论自由方面的做法。
而在此之前,克林顿就曾经在乌兰巴托发表了有关于民主体制的言论,称赞蒙古是“一种启发和一种范式”,还提到了实行改革政策的缅甸政府。克林顿表示这些国家与有些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拒绝改革,终日限制民众获取创意和信息,因为民众发表意见而将他们投入监狱,剥夺民众选择领导人的权利,治理国家不具备责任感,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腐败并将利益占为己有”。
东盟地区论坛会议现场
《人民日报》:不要“民主说教”
克林顿的几次讲话均未直接点名中国,但中共喉舌《人民日报》依然感觉出了其中的“味道”。其下属的“人民网”发表文章质疑克林顿“'绕行中国访问'意欲何为?”,并称克林顿说中国的“怪话”,是美国又一次施展“拉拢小国围堵大国的伎俩”,“含沙射影”攻击中国模式。
《人民日报》也就此发表评论,指责美国应“克制民主说教的冲动”。对于克林顿关于民主自由与经济发展并行不悖的观点,《人民日报》评论的回应是“亚洲的发展表明,亚洲人有能力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且找到一条与西方不同、适合各自国情的政治制度构建的道路。”有些亚洲国家“照猫画虎”照搬美国民主模式,造成“水土不服”,至今发展滞后。美国继续这一政策,将导致其在亚洲“边缘化”。
中国外长杨洁篪在金边参与东盟地区论坛
外长会面“一团和气”
尽管中国官媒与克林顿“隔空交火”用词犀利,但周四(7月12日)克林顿与中国外长杨洁篪会晤依然是“一团和气”。杨洁篪表示中美愿意加强对话,拓展共同点。而克林顿则称,包括灾难救援、林业政策和灾难监控方面的一些合作项目显示,中国“可以也愿意在亚洲地区进行合作”。
在本次会议上,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对于南海诸岛的主权纠纷成为焦点。中国官媒认为美国插手南海事务旨在使南海问题“国际化”,从而实现“重返亚洲”遏制中国的目标,而克林顿则警告称,南海冲突各方不应以强制施压作为解决纠纷的手段。在2010年的东盟地区安全论坛上,希拉里·克林顿曾表示南海地区的航行自由事关美国“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