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时穷节乃现:蒋介石不屈不挠,支撑中华(组图)

 2012-06-20 12:2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4


(网络图片/看中国配图)

1975年4月5日清明节,88岁的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因心脏病突发在台北去世。当天夜晚11时许,本来风和日丽的台北突然风雨交加,雷电大作,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暴风骤雨。蒋介石去世的消息使整个台湾陷入悲痛之中。

蒋介石毕生坚持孙中山三民主义,护卫中华民族,有三大历史功绩:北伐统一全中国;领导全国军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确定了中华民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保卫建设台湾,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薪火传承。蒋介石对中华民族做出了两项最伟大的贡献:一是力阻马列共产主义祸乱中华;二是捍卫保护中华传统文化,保卫中华道统,保全中华民国国体。

所谓国共斗争,实质上是人类自由正义力量与共产专制势力的斗争,是捍卫中华与祸害中华的生死较量。蒋介石毕生图中华民族之复兴,求国家之完整和尊严,坚决反对共产主义,反对台独分裂中华,生死无悔,奋斗不懈,他对中华民族所做的伟大贡献,彪炳千秋,永载史册。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蒋介石“是我民族史上千年难得一遇之旷世豪杰、民族英雄;五千年来,率全民御强寇,生死无悔,百折不挠,终将顽敌驱除,国土重光,我民族史中,尚无第二人也。”


(网络图片/看中国配图)

下面让我们回顾蒋介石的一生和大事件

留日入同盟会,护卫孙中山脱险。

蒋中正(1887.10.31—1975.4.5),字介石。浙江奉化人。1908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孙中山同盟会。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特级上将、国民党总裁、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务,是中国建立共和政体以来,第一个成功统一全中国,并同时统治过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最高领导人。

蒋介石五岁时先在家延师启蒙,六岁起入私塾读四书五经,接受科举式教育。1907年考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习炮兵。1908年春赴日留学东京振武学校,并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蒋介石潜回上海参加辛亥革命,任沪军都督陈其美部第五团团长。1913年第一次单独与孙中山见面。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护法”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次年3月蒋任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难于广州永丰舰,蒋介石奉召从上海赶到广州登舰侍护40余日,曾冒着危险上岸寻找食物,晚上睡在甲板上担任警卫,并帮助孙中山出谋划策,击退叛军,护送孙中山脱险返沪。蒋介石对孙中山忠心耿耿,患难与共,从此获得孙中山的信任和器重。

识破苏俄傀儡,苏维埃乃专制和恐怖组织。

1923年2月,蒋介石被孙中山任命为大元帅府大本营参谋长。8月奉命赴苏俄考察了解苏维埃体制的政治、党务及军事。在未往苏联之前,蒋介石十分相信并欣赏俄共。但是经过了3个月的实地考察,他彻底屏弃了对共产主义的幻想。
蒋介石发现苏俄不欲兑现援助中国革命政府的承诺,并坚持认为蒙古不属于中国。他还发现苏共“对中国社会,强分阶级、讲求斗争,他对付革命友人的策略,反而比他对付革命敌人的策略为更多”,并认为“苏维埃政治制度乃是专制和恐怖的组织,与中国国民党的三民主义的政治制度是根本不能兼容的”。他自此认定苏俄共产主义对于中华民族的后患不堪设想,共产主义绝不适合中国。蒋介石指出,中国共产党不是中国的产物,而是苏共的附庸傀儡,必须靠寄生于国民党内,施展其渗透、分化、颠覆的阴谋。他在后来所著的《苏俄在中国》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不是中国的产物,乃是苏俄共产帝国的螟蛉。苏俄的共产主义不适于人类的生存,更不适于中国的气候,所以他发育的初期,必须寄生于中国国民党内,施展其渗透、分化、颠覆的阴谋,透过本党的机关来组织其工农群众,并假借本党的名义来隐蔽其阶级斗争,而其目的是在中国国民革命的独立战争过程中,建立其苏维埃傀儡政权,制造其在亚洲第一个典型的附庸国。”

自从苏俄回国后,蒋介石毕生都为捍卫中华、抵制外来侵略进行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力阻共产主义祸乱中华,几十年如一日,苦口婆心地劝导警告国人共产主义对于中华民族的巨大危害。但是,蒋介石的远见卓识和金玉良言,并未被多数中国人所理解重视。

创立黄埔军校,培育军事精英。

1924年1月,国民党决议在广州开办军官学校,创立国民革命军。5月,孙中山亲自任命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一任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何应钦为总教官,陈诚等人为教官。

黄埔军校培养了一批中国的高级军事将领,他们日后拚杀于北伐、抗战和国共内战的重要战场。蒋介石创办的黄埔军校校歌: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但黄埔军校从成立之日起,便遭到苏俄和中共的渗透。周恩来担任该校政治部主任,到处安插苏俄军事顾问,叶剑英、聂荣臻、恽代英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向学生灌输马列主义思想。不少共产党人担任国民党军校政治教官和教职人员,担任国民革命军的各级党代表,并规定没有党代表的附属签名,一切命令均不生效。这样附体国民革命的结果,使得中共由1925年的不满千人,暴增至1928年的三万人。

东征全歼叛军,获选最高领袖。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平逝世。时蒋介石率黄埔军校学生与教导团官兵三千人东征讨伐叛逆陈炯明。获悉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在军中发哀告全军将士书,并回广州祭奠孙中山。1925年8月,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任军长。10月率师第二次东征,全歼陈炯明叛军。

1926年2月,蒋介石兼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4月16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与国民政府委员联席会议推选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主席。7月6日,蒋介石当选为国民党“常务委员会主席”,是继孙中山之后,第一位真正全面继承其地位的党、政、军最高领导人。

“中山舰”事件,抵制共产赤化中国。

孙中山逝世后,苏俄趁机借国民党“联俄容共”而分裂和窃夺国民党党权,企图使中国赤化。1926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发生。汪精卫和中共试图利用中山舰绑架蒋介石到苏联,联手推翻掌握军权的蒋介石。蒋介石宣布广州市戒严,并对共产党的一系列破坏活动进行了反击。欧阳格、陈肇英占领中山舰,并逮捕舰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包围苏联顾问和共产党机关,扣留了第一军和黄埔军校中周恩来等中共党员,收缴共产党分子所操纵的罢工委员会枪械。俄国顾问季山嘉等被遣送回国,共产党同意解除中共分子在军校中担任的职务,并解散“青年军人联合会”。此后,蒋完全掌握了国民政府的军事实权。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于1926年在《向导》上连续发表数篇文章指出:“蒋介石是中国民族革命运动中的一根柱石,共产党若不是帝国主义的工具,绝不会采用这种破坏中国革命势力统一的政策。”而且表示,“中国共产党若阴谋倒蒋,就应该起来打倒共产党,共产党员若阴谋倒蒋,就应该枪毙”

“中山舰”事件被国民党称为“蒋介石救党”,共产党则因此对蒋恨之入骨。

伯乐慧眼识“诸葛”,北伐统一全中国。

1926年2月4日,蒋介石在广州首次会晤白崇禧。从此广东广西政治财政军事统一,广州革命政府准备北伐统一中国。蒋介石亲选诚邀并向第七军军长李宗仁借来“小诸葛”白崇禧担任北伐国军参谋长。如要北伐,必须首先打通湖南这一关。国民政府派白崇禧等人秘密到长沙,成功说服唐生智归附,唐部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从此粤桂湘三省联合,为北伐奠定了基础和条件。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蒋介石就任总司令,白崇禧任总司令部参谋长,总共统帅八个军,以两广为基地,正式开始北伐统一中国大业。北伐革命军8月进驻长沙,蒋介石督令前线总指挥白崇禧指挥张发奎任师长的第四军、李宗仁第七军、唐生智第八军奋勇进攻,与吴佩孚敌军展开白刃战,先后获得汀泗桥、贺胜桥战役胜利,粤系第四军荣获“铁军”称号。8月31日,北伐大军集结武昌城下,蒋介石亲临面授攻城机宜毕,移师入赣督师,令潮汕部队进攻闽省。9月初,北伐军向武汉三镇发动攻势,占领汉阳、汉口。10日北伐军占领武昌,吴佩孚率残部逃往河南信阳。至此,吴佩孚部队基本被消灭。

此后,北伐东路军在浙江受挫败,白崇禧表示愿赴前线,蒋介石立即任命白为东路军前敌总指挥,指挥国军进攻江西孙传芳部。江西南昌之役,北洋军阀孙传芳以三倍兵力进行猛烈进攻,蒋介石亲率黄埔嫡系被击败,九江失守,南昌被围。白崇禧急率桂系第七军救援,一举击溃孙传芳先头部队两个师。在双方兵力极为悬殊的情况下,白崇禧指挥北伐军出奇制胜,先收复九江,再解南昌之围。双方肉搏三天三夜,最后孙传芳两万余人被俘,国军取得北伐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桂系第七军荣获“钢军”美誉,威震天下。

接着蒋介石命白崇禧挥师向东追击,扫荡浙江,断绝宁沪线交通,于1927年2月23日收复杭州,3月22日开进上海,并再歼灭孙部6万余人,取得北伐第二次大捷。1927年8月,打响了北伐战争中最具决定意义、扭转乾坤的龙潭战役。8月30日拂晓,白崇禧指挥李宗仁第七军、何应钦第一军向龙潭孙传芳部10个师约6万余人进行反攻,战斗极为惨烈。“龙潭周围数十里地,炮火蔽天,血肉模糊。战斗的惨烈,实为笔墨所难形容。”是役国军将孙传芳部压缩到长江边后,毙敌2万余人,俘虏3万余人,孙传芳部被彻底歼灭,奠定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基业。

1928年1月4日,蒋介石复职为北伐军总司令。2月任军事委员会主席。4月,蒋介石与阎锡山、李宗仁、冯玉祥共同组成四个集团军合力北进。蒋督北伐军克复山东济南等地后,继续挥师北上。6月1日,白崇禧就任武汉北伐军前敌总指挥,5日率军自汉口北上,11日即与阎锡山联袂开进北京,受到各界盛大欢迎,成为历史上由华南领兵攻入北京的第一人。9月6日,白崇禧率军在天津誓师,随后奉系军阀张学良败走大连。9月底,白崇禧率军完全肃清关内,滦河以东易帜,白崇禧被誉为“完成北伐的第一人”。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通电东北易帜,宣布效忠南京中央政府。至此,蒋介石总司令统帅国民革命军终于完成了北伐统一中国的大业。

中共策动叛乱,四‧一二清党救国。

当北伐国军在前线流血牺牲时,中共在全国各地发动土地革命,许多北伐军将士的家属被当做土豪劣绅批斗,甚至杀害,家财被没收,地痞流氓不劳而获,在乡下欺男霸女,社会动荡不宁。1927年3月21日,周恩来策动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叛乱。蔡元培、李烈钧等国民党元老指控“共党破坏革命,危害国本之逆谋”,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决议通过“非常紧急处置案”和护党救国案。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京逮捕了躲藏在苏联大使馆的李大钊等中共党员,查获并向外界公布了一批共产国际秘密文件,证明苏联确实全面指挥了中共颠覆中华民国政府的非法活动。

当时,国民党执监委暨候补委员八十名中,共产党员已占据三分之一,亲共之左派亦占三分之一,国民党中央党部各部部长暨其秘书,共产党员亦占一半以上,至此国民政府已由苏共和中共全权把持。蒋介石等人认为如不早日翦除共产党祸害,今后会更难控制。4月12日,清党主力、淞沪戒严司令白崇禧率军对上海工会武装缴械,枪决了其中300多中共武装暴徒,逮捕500余人,仅周恩来等少数头目因共谍事先通风报信而逃脱,给共产组织以毁灭性打击,从此中共被迫转入地下活动。苏共立即在莫斯科组织了百万人的大游行,抗议所谓上海“白色恐怖”,在“白”字下面,特地注明是白崇禧。因为蒋介石和白崇禧毕生坚决反共,中共对蒋白恨之入骨,利用中央与桂系之间的矛盾,长期在各种媒体上蓄意污衊丑化诋毁蒋白两人。

“黄金十年”,励精图治。

从1927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止,蒋介石出任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在中国进行了各方面建设发展,被称为“艰苦建国的十年”,西方则誉为“黄金十年”。

在这十年中,中国经济还是得到了长足发展,不计东北,全国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社会经济呈现快速上升趋势。1936年,中国工农业产值达近代以来最高水平,其他各项现代化制度也都粗具雏形。教育建设方面,学校林立,教育推广,初等教育由1929年的17%就学率,增至1936年43%。在经济方面,国府努力稳定物价、偿还国债、实施法币、禁用银币、统一全国币制,对外贸易也累积了盈余为外汇存底;建设铁路及公路,为备战而特别发展蜀、黔、湘、陕、陇、豫连贯公路;建立电话网络;改善公共卫生设施;立法对抗毒品交易以及提高工农业的生产。

推“新生活运动”,救国兴邦。

北伐统一中国后,面对内忧外患的艰难时局,蒋介石于1934年2月开展了为历时十五年的新生活运动。1960年代,台湾中华民国政府推出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被认为是这场运动的延续。

新生活运动是一场积极的民族复兴运动,体现出当时蒋介石等仁人志士不屈不饶为国家,力图“挽救堕落的民德和人心”的努力。“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蒋介石认为,唯有教育和孔孟“礼义廉耻”才是复兴中华民族的唯一工具。他要求以“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道德标准,来统一人们的思想。此项运动提倡礼义廉耻和国民生活军事化,对于改善百姓生活状况、提高民众素质、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众团结,乃至最后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攘外应先安内”,五次围剿中共叛乱。

1927年四‧一二清党后,中共被迫转入地下,并在苏联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发动了“八一南昌暴动”、“湖南秋收暴动”、“广东海陆丰暴动”等武装叛乱活动。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件发生,日军侵占东三省。在国难当头之时,中共却于1931年11月7日(苏联国庆日)在江西瑞金成立了颠覆合法国民政府的伪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并通过了其分裂中国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号召“中国境内的各少数民族和各个地区的人民都脱离中国、独立建国”。为此,共产国际东方部部长米夫在《真理报》上说:“当此日本占领满洲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之际,这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显示了一个革命中国的存在!”中共此举不仅意在乘民族危难之机分裂中国,制造两个中国,也为日本制造第三个中国伪满洲国做出了示范。

面对日本侵略和中共在赣湘鄂豫皖各省的武装叛乱颠覆,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他认为“赤匪之扰乱,诚为中国民族之根本大患。”1930年至1932年12月,蒋介石调集国军对江西、湘鄂西、鄂豫皖等地的中共红军武装叛乱连续发动了四次围剿。1933年,蒋介石在南昌设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亲自组织和指挥对各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并兼任剿匪军总司令,采取持久战、堡垒主义、步步为营战法,终于大败红军主力。1934年10月21日,江西中央红军仓惶“长征”到陕北,谎称“北上抗日”。

西安事变:民族劫难,千古遗恨。

1935年,毛泽东最初逃到延安时,仅有不足2万残兵败将。蒋介石于1936年10月由南京飞抵西安,严令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进剿红军。只须再做这最后一战,便可彻底剿灭中共。不料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按照与中共的约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历史证据表明,西安事变的台前人物是张学良和杨虎城,而中共是西安事变的阴谋策动者,共产党方面处理事变的最高决策者却是苏俄的斯大林。张学良杨虎城军队已被中共大力渗透,而张学良本人也是中共“特别党员”。

蒋介石被张学良扣押后,中共曾决议“审蒋”、“除蒋”,但斯大林知道只有蒋介石才能够领导全中国抗日。为了苏联的切身利益,解除日本关东军北上进攻苏联的巨大威胁,斯大林严令中共毛泽东不许杀蒋,胁迫蒋介石停止剿共,并要求中共毛泽东在蒋介石国民政府领导下抗日。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各界名流和社会舆论一致严厉谴责张学良杨“叛乱”。苏共《真理报》和《消息报》也发表社论抨击张学良杨“叛变”,是日本汉奸;并公开支持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不顾自身安危,于12月22日飞抵西安营救蒋介石。张学良观阅了缴获的蒋介石日记,才终于明白蒋介石并非不抗日,而是在积聚实力,秘密备战;在当时中国弱而日本强的情况下,延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间才会对中国有利,这是蒋介石一直无法说出的苦衷。这也是促成张学良醒悟并护送蒋介石回南京的原因之一。

张学良在1956年所写的西安事变回忆录中痛陈:“殊不料良当年认为爱国抗日之共产党人,乃石敬塘、刘豫之流亚,诚如蒋公早年所言‘头等大汉奸’也。”

西安事变使“八年剿匪之功,隳于一旦”;破坏了蒋介石抗日的战略部署,蒋原本希望德国顾问在1939年时能为中国训练出60个德国装备师,但在西安事变开始时,这个目标连一半都没有达到,全面抗日的时间表被迫提前,蒋介石和国军只好被迫仓促应战,给中国人造成巨大的灾难。

忍辱负重,对日缓兵备战。

1932年1月,日军进占锦州,同月侵入淞沪,“一二八战事”爆发。蒋介石密电各军积极准备抗日。又密令何应钦指挥第十九路军作战,密令张学良治中率军加入淞沪抗战。

面对日本侵略和中共在赣湘鄂豫皖各省的武装叛乱颠覆,蒋介石心系中华民族安危存亡,忍辱负重,对日缓兵备战,并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1933年6月,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这一天,蒋在日记中写到:“我屈则国伸,我伸则国屈。忍辱负重,自强不息,但求于中国有益,于心无愧而已。”

蒋介石密令购备装甲车、坦克车等武器,并亲自主持庐山军官团训练。筹划对日开战时国府迁都西北之准备。令中学以上毕业生实施军事训练,赶筑西北公路。筹备洛阳航空分校。他在南昌召集各将领会议,督促杭江铁路建筑完成,八省粮食会议开会,规划建筑江防海防各要塞。12月,蒋提出对日决策之基准:“和平未到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

“最后关头”:蒋介石号召全民抗战到底。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蒋介石密电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宋哲元向石家庄、保定增兵,巩固北平城防。10天后,蒋介石在庐山代表国民政府发表题为“最后关头”的抗日演说:“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揭开了中华民族八年全面浴血抗战的序幕。

国难思良将,求贤若渴的蒋介石于8月2日电邀他北伐期间的参谋长白崇禧“共赴国难”。接获蒋介石电邀,李宗仁本人及白崇禧的众幕僚和许多亲属均认为早年蒋桂战争旧怨尤在,唯恐南京此行不利。有人劝白崇禧在西南自保,让蒋介石好看。然而一贯坚决主张抗日的白崇禧却深明大义,毅然舍弃个人恩怨,于8月4日从桂林飞往南京,与蒋介石共赴国难。第二天,日本报纸就以醒目大标题宣布:“战神”莅临南京,中日大战不可避免。

淞沪国军铸血肉长城,日寇三月亡华梦碎。

白崇禧抵达南京未足10日,8月13日,爆发了抗战历史上牺牲最惨烈的淞沪大战。蒋介石命令中国军队“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决定,整个民族决心以全面的牺牲来面对倭寇企图“三月亡华”的严重挑战。

蒋介石亲任淞沪战场最高指挥官,冒着被日军击落的危险,多次飞向上海火线督战,夫人宋美龄亦曾在劳军途中被日军飞机炸伤。这在所有二战各国领袖中是绝无仅有的。蒋介石在淞沪投入了全国兵力的近60%,约70万国军,他原本打算速战速决,将日军的进攻方向从华北转移到华中。但是国军当时仅有陈旧落后的武器装备,又毫无与日军交战经验,全凭血肉之躯铸造抗战长城,英勇抗击30万日本陆海空军的疯狂进攻达三个月之久。

在淞沪战场,国军至少有28位团长以上指挥官(包括10余位将官)壮烈殉国,85个师拚光,伤亡总计30余万人,每小时的死伤动辄以千计,“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3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援5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就熔化了!”10月的一天,仅桂军廖磊集团军便战死6位旅长,上万桂军敢死队队员大部分壮烈牺牲,军委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痛心疾首,连日饮食不进,谋思对策。

深入第一线督战的白崇禧深知敌我力量相差极其悬殊,国军徒作无谓牺牲并不能取得最终胜利,曾经4次向蒋介石进谏。如果白崇禧的建议开始就被采纳,中国军队的损失就会减少很多,伤亡也不会那么惨重。在白崇禧的苦谏下,蒋于11月9日终于下令向南京、杭州全线撤退,并责令白崇禧负责整顿部队,收拾残局。这样才保住了尚存的国军主力不被全歼,为日后夺取抗日持久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亲临徐州战区,台儿庄首获抗战大捷。

淞沪大战后,徐州会战开始。至1938年3月,上海南京已经沦陷,悲观情绪笼罩全国,一旦山东省徐州的门户台儿庄失守,整个抗战全局将不可逆转。在此民族危难时刻,蒋介石亲临视察战火纷飞的第五战区徐州战场,并特意留下白崇禧为李宗仁出谋划策。在白崇禧的建议下,李宗仁命令孙连仲第31师(师长池峰城)死守台儿庄待援,将万余日军诱入重围之后聚歼,获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严重打击了日军嚣张学良气焰,粉碎了自“卢沟桥事变”以来“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一扫因上海南京等地沦陷而笼罩在全国的悲观情绪,极大地鼓舞振奋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到底的信心。

采用白崇禧谋略,持久战略为抗日国策。

“九‧一八”日寇侵华之时,蒋介石深知中日两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相差极其悬殊。国民党内部许多著名人物,包括汪精卫、孔祥熙、居正、于右任、胡适、蔡元培等人,都主张学良议和,认为不可对日开战,战则必败,中华必亡。蒋介石在日记中也认为“日本三日可亡我,抗战是死中求生一线”,他从不认为中国有能力打败日本,要打就必死无疑。其子蒋纬国也曾经说,蒋介石面对日本这么强大的敌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能撑到什么时候。但是蒋介石坚韧不拔,坚持“我宁可战败而亡,坚忍不拔,绝不投降。”“今日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已,万一不测特令此为遗嘱。”

面对拥有强大陆海空作战力量的日军,制定出真正有效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抗日整体战略,显然对国家存亡、民族安危和抗战全局生死攸关,至为关键。1938年初,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迁移武汉后不久,军委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在全中国率先提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战略思想,为蒋介石所及时采纳,成为国策和抗日最高战略方针,对赢得整个抗战胜利起到了极其关键的重大作用。大陆著名学者杨天石经过多方考证,白崇禧提出的上述抗日持久战战略方针先于毛泽东1938年5月发表的《论持久战》,国民党的“持久战”思想有自己的独立来源,跟毛泽东毫无关系。

事实上,早在1938年2月7日,蒋介石就已采用白崇禧提出的战略思想在武昌发表抗日演说:“我们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来和敌人决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来和敌人决生死。本来战争的胜负,就是决定于空间与时间。我们有了敌人一时无法全部占领的广大土地,就此空间的条件,已足以制胜侵略的敌人。”“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

内忧外患:蒋介石不屈不挠,支撑中华。

1938年春,日本大量增兵进攻中国。在进行了抗战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武汉保卫战之后,由于敌强我弱,主要沿海城市被日军占领,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

1939年,日寇在南京成立汪精卫傀儡政权,还从物资掠夺、金融破坏、和经济封锁三个方面一起下手,企图扼杀中国的生存命脉,并开始对重庆进行长达6年的狂轰滥炸,把蒋介石故乡浙江溪口镇炸为废墟,企图摧毁中国的抗战指挥中心,动摇中国军民的抗战决心。1940年夏,英法惧于日本威胁,关闭了滇缅公路、滇越铁路,法国更让六万日军假道越北进攻滇桂,中国对外交通补给线完全断绝,经济和财政不断告急。苏联觊觎华夏疆土,和日本签订“互不侵犯协议”,并扶持延安叛乱。毛泽东消极抗战,屡屡偷袭国军。美国则继续出售钢铁和石油支持日本军火工业,国军有钱买不到武器,买到了又运不回国。

时穷节乃现。在中华民族和整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蒋介石以他个人超凡的毅力、勇气与志节,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八年全面浴血抗战中苦苦支撑,坚定捍卫民族尊严,领导全国军民坚持抗战到底。重庆成为战时中国人民的希望之城。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在美国签订反侵略共同宣言,推举蒋介石为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指挥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同盟国军队作战,并派遣“中国远征军”入缅抗击日本法西斯。蒋介石被西方媒体评为远东地区骨头最硬的领导人。1943年10月,蒋介石继任国民政府主席,与美英苏联合发表世界“四强宣言”,共同担负战后国际和平安全责任。中国抵御日本的战果获列强正视与钦佩,国际地位大幅提升。

抗战胜利:中国跻身世界四强,蒋介石如日中天。

1945年6月,蒋介石代表中华民国政府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华民国政府与美、苏、英、法成为联合国5大常任理事国,与其它国家的不平等条约得以废除,与之重定平等新约。7月26日,中国再与美、苏、英等列强共同发表波茨坦宣言。蒋介石与罗斯福、邱吉尔和斯大林并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领袖,声望如日中天。

1945年8月,蒋介石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历经14年艰苦卓绝浴血抗战,发动了大型会战22次,像台儿庄这样的重要战役1127次,国军206位将军壮烈殉国(其中包括8名上将),陆军伤亡321万多名官兵,海军舰艇全部打光,空军4321名飞行员牺牲,2468架战机被击落,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9月2日,美、英、苏、中等9国代表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在日本东京湾举行。中华民国代表、国军二级上将徐永昌代表中国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

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建院20周年的当天,日军在北平太和殿前投降,中华民国首任国防部长、国军多场重大战役策划部署指挥者白崇禧上将亲临现场监督,北平十万余民众和美、英、苏、法等国代表观礼。景山山顶上军号长鸣,太和殿主会场礼炮响起,群众激动高呼“中华民国万岁”、“中国万岁”、“蒋委员长万岁”、“胜利万岁”,声震屋瓦,响彻云霄。蒋介石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采用白崇禧上将率先提出的抗日持久战战略,历时14年艰苦卓绝浴­血抗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来源:作者博客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