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前胡锦涛文胆大谈民主引外界好奇

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再度大谈民主。他说,中国大陆的民主政治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化,而党内民主不是大陆民主政治的根本目标,“人民民主”才是。

日前曾访台的俞可平是知名政治学者,外界认为他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文胆;他曾撰文“民主是个好东西”,在大陆有“民主思想推手”封号。

正值中共十八大权力交接前夕,俞可平再度撰文,于最新一期“财经杂志”重提他所谓的“增量民主”(IncrementalDemocracy)概念,时机点引发外界好奇。

俞可平在长达6000多字的文章中指出,不断地走向民主,是大陆政治发展不可逆转的道路,而“增量民主”是当前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下,推进民主治理的一种战略选择。

他认为,推动“增量民主”的6大重点包括:程序民主决定实质民主、民主政治需要公民社会、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依法治党带动依法治国、基层民主向高层民主推进及动态稳定取代静态稳定。

谈党内民主,俞可平说,“中国的民主政治不仅不能离开中国共产党,且很大程度取决于党自身的民主化”,而“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意味着“人民民主才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最终目标”。

不过,他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唯一执政党”,推动党内民主化是中共“从革命党转变成执政党的进程。”

俞可平还说,民主与法治不可分,“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都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党的规章”,才能透过依法治党带动依法治国。

谈基层民主,他指出,大陆基层政权包括县市、乡镇和村落社区3层面,而村民和社区自治发展近30年,“重心应渐从村落社区转向乡镇县市”,如扩大县乡领导人公推直选范围、增加公民直接参与管道、推进基层社会自治、转变城乡治理结构和方式。

俞可平又称,民主化过程最大威胁是“社会不稳定”,对转型中的大陆来说尤其如此。“中国所有改革必须维持社会安定,‘稳定压倒一切’有其合理基础”。

但他建议,维稳方式应从传统“以堵为主”的静态稳定,走向现代“以疏为主”的动态稳定,让公民透过合适管道表达不满,及时调整官民关系。

资料显示,俞可平早在2003年出书谈“增量民主”时认为,所有政治改革须在不损害公民已有合法权益前提下,尽可能地增加塬来没有的政治利益。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