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中国经济失速下滑超预期
中国预调微调经济政策,维持政府投资数量,是倒逼之下的结果,而不是主动进行金融危机后的第二次大投资。
拉动投资原因之一是,中国经济失速下滑超过预期。一批“报喜鸟们”宣称中国将在全球经济动荡中独善其身,而现实是残酷的,预言破产。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中国经济稳步增长,这样的数据与其他宏观经济数据不符,与市场现实不符,令人生疑。从1月到4月,贸易、工业增加值、用电量、财政收入、贷款等一系列数据远低于预期。
5月24日,汇丰公布的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预览指数为48.7,已经连续第7个月位于警戒线以下,显示沿海中小制造企业非同寻常的困境。更痛苦的是,中小制造企业的困境还将延续,从中国第一大出口地欧盟的形势来看,中国的出口环境不可能有根本性好转,而美国则通过贸易制裁等方式变相增加中国产品的成本。在危急时刻,如果数据继续注水,苦果只能由自己独吞。
5月23日,世界银行公布《东亚经济半年报》称,东亚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但增速比金融危机后的峰值有所放缓,预计该地区发展中国家今年的经济增速为7.6%,低于2011年8.2%的增速,且较世行去年11月份预计的7.8%有所下调,世行将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预期由8.4%降至8.2%。欧、日债台高筑,美国开始显现出重商主义苗头,希腊退出欧元区预期是压在全球经济头顶的黑云。
没有市场,没有消费者,企业没有投资的动力。目前多数企业的策略是稳定为上,熬过严冬。目前的情况是1929年大萧条与日本式衰退的结合体,货币注水可以防止多米诺骨牌倒塌,但日本资产负债表式的衰退一退20年,温水煮青蛙式的衰退不会比萧条更好过,唯一的好处是不会爆发全面战争。
全球经济增速下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尤其是出口主导型的经济体,如同旱季水塘里的鳄鱼在互相厮杀。苹果与三星的诉讼战,日本与美国的汽车战,中远与淡水河谷的铁矿石运输战,甚至欧盟的碳关税战,各个角落的经济战争已呈白热化,让人触目惊心。没有马歇尔计划可以拯救西方,因为每条鳄鱼都自顾不暇。
中国应该怎么办?预调与微调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未来之路只能在城镇化进程中拉动内需,如果中国实行无法拉动消费的伪城镇化,中国经济必无出路。
政府投资是短期强心针,而非长期促经济健康的良药。事实上,从去年年底开始,对于重点项目的债务展期已经开始,而现在政策明确要启动一批重点项目。为了城镇化,中国需要经过审计的高铁建设,需要轨道交通投资,目前,负债率、地方财政危机与通胀威胁制约了投资的规模。
全面放松房地产调控是与魔鬼交易,将泡沫崩溃的日期后延,中国通胀压力上升表现在房租上,近两年国内房租价格两位数上升,经济下行而资源产品价格上升,煤气水电全部面临上升压力,是通胀的典型现象。实体经济下行而通胀上升,实体紧缩生活成本上升,有可能是滞胀的另类反映。
投资不能提升中国经济效率。世界银行的 《东亚经济半年报》显示,中国劳动力效率在全球处于低水平,2010年东亚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欧洲和拉美新兴经济体的1/2。其中按照购买力评价水平,中国2010年的劳动生产率比1990年增长1倍以上,但是仍不到OECD国家的一半水平,也不如拉美国家的水平。这与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可以互相印证,吴敬琏先生的研究团体对苏南等地的研究显示了经济增速上升全要素生产率却在下降的事实。
真正能够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的只有城镇化与内需,城镇化培育出的中产收入人群消费群体是中国内需的希望,他们能够带来4倍以上的人均消费增长,仅仅理论上。
当我们剥夺农民的资产,让贫民进城,是在剥夺中国未来内需的希望;当我们浪费农民的培训费用,让他们成为身无长技的打工者,是把中国企业钉死在低端制造的十字架上;当大批国人消费奢侈品而中产收入人群害怕因病沦为赤贫,是在掠夺中国产品的市场;当我们建成恢宏的大厦却拆毁孩子们的学校,等于把财富与无耻画上了等号。无耻的商业模式,不可能有真正的商业崛起。
投资可以改善短期经济数据,对于未来,笔者只关注城市化与内需。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