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筠:薄熙来事件 我们都是看客

大约上世纪70年代,有一位比利时的汉学家写过一篇文章称,每当有重要活动,长安街会出现一道景观:中间是要人们的车队驶向人民大会堂,两旁人则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人们伸长了脖子,盯着那窗帘遮盖的车窗,努力猜测里面掌握他们命运的人是什么样的。由于中国人文娱活动贫乏,围观这种车队也是一种消遣。(此为大意,原词记不准确)。我对这段话印象深刻,按照当时的标准,此话可称“不友好”,但内心佩服此公笔法尖刻而观察敏锐。我因在“对外友协”做接待外宾的工作,曾借洋人之光,陪同外宾乘车往人大会堂参加国宴,有坐在“被看”的汽车里经历。从窗帘缝隙往外看,果然车子的两旁第一道是警卫线,而警卫线后面就挤满了努力靠近的人,而且都是“伸长脖子”看汽车。若不是亲身经历,现在读此文可能会不相信。因为现在如果有“重大活动”,早已“交通管制”,附近怎么可能允许人群聚集,更何况“伸长脖子”“盯着看”!即使没有“重大活动”,长安街两旁忽然出现这样的人群,能不引起恐慌而被驱散吗?这么说,那个动乱年代的“维稳”神经还没有绷得那么紧?

另一方面,现在的北京市民大约也没有兴趣围观要人车队。首先,各级名人要人天天在电视出现,已成审美疲劳,躲都躲不开;再说,天下熙熙,人人忙于稻粱谋,没有那个闲工夫,文化生活虽不算很丰富,但还不至于要以看汽车为娱乐。从这点上说,社会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

不过,我们已经摆脱了“看客”的角色吗?

就以最近那桩令“友邦惊诧”的惊天大案来说,从案发到现在近一个月内海内外沸沸扬扬,各种“最新消息”在网上满天飞,真假难辨;分析家、政论家、知情人,纷纷出台,有预测、有追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所有这一切,只能视作是局外人的猜测。官方给出的唯一信息,只是证实了确有其事。从此就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装聋作哑,一语不发了。我想,如果不是这位仁兄制造了国际事件,令当局遮掩不过去,也许还可能永远成为“最高机密”了。借用一句那位比利时汉学家的说法:对于掌握他们命运的是什么样人,百姓只能伸长脖子好奇地猜测。

一开始,我收到各种纷至沓来的信息,也未能免俗好奇地围观、猜测、判断真伪。继而一想,猜测有用吗?猜对了如何,猜错了又如何?至今,号称“当家作主”的中国老百姓,对于操有对他们生杀予夺之权的“仆人”们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你上我下,是亲热抱团,还是你死我活,都只有旁观瞎猜的份儿。那么,这一所谓“惊天大案”要它大就大,要它小,自有办法做小。结果很可能如法国谚语云:“大山里钻出个小老鼠”。我们大家归根结底都是看客,而“伸长了脖子”看戏台,人家大幕就是迟迟不开。后台重地,闲人免进,你能冲进去看个究竟?不禁又想起明朝夺了侄子位的永乐帝朱棣对方孝孺说的那句话:“此朕家事”。外人就不必自作多情了。当然,如果闲着没事,作为一种文娱活动,猜猜也无妨。反正本人已经兴趣索然。至于这出戏的结局是否会对国运民瘼起决定性作用,那倒未必,毕竟,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十三亿中国人的命运恐怕不能是哪些家族的“家事”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资中筠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