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春收行情结束了吗

熟悉中国股市的投资者都知道这样一句股谚:冬播春收,意思是每年冬天,往往是股市最为低迷的时候,此刻倒是不妨买点股票,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股市大都能够走出一轮上涨行情,这时坚持“冬播”的投资者就可以收获股价上涨的果实了。

2012年一季度股市表现,似乎也印证了这条谚语。从去年年底到今年1月初,股市就处在无休止的下跌过程中,虽然有关方面也是在采取一些措施,试图能够提振股市信心,但是客观而言收效甚微。到了1月份,沪市探低至2132点,这是2009年3月份以来的最低点,而且也明显低于11年半前就曾经到过的2245点。但以后大盘出现了反弹,并且一直延续到3月初,此间沪市的最高上涨到了2478点,最大涨幅为16.23%。这应该说已经是去年4月份以来的最大一波反弹行情了。

看来,冬播是成功的,而春收也已经成为现实。不过,此刻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又并不满足于这一波基本上是属于超跌反弹的行情,而是更看高一线,希望上涨行情能够进一步深入,演绎为中级行情。这段时间券商报告,预期大盘能够冲高到2900点的有之,甚至还有的非常乐观地认为股指将上试5000点。

为什么市场上会出现偏多预期呢?股市反弹两个月,沪深两市平均上涨17%左右,无论是从时间跨度还是从绝对幅度来说,都不至于让人产生有大行情将临的感觉。但是反过来说,此间市场内外所出现的一些新变化,还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投资者对于后市将上涨的认识。

首先,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国央行就着手松动银根,到今年2月份,已经连续两次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虽然与市场预期下调幅度相比并不是很大,但毕竟是开始了降准的旅程。种种迹象表明,宏观政策导向的确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而这不免让投资者产生政策开始放松并刺激经济的联想。一些分析人士估计,实体经济会在年中或者再稍稍提前一点见底,而政策在现阶段就在不断松动,其结果就是会促使股市对此提前作出反应。

其次,尽管说欧美债务危机还不断发酵,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印象,但是欧美实体经济的表现却还可以,特别是股市,走势强劲。其中,美国道琼斯指数居然创出了近4年来新高,纳斯达克指数更是创出了11年来的新高。处于债务危机风暴中心的欧洲股市,也普遍收复了去年8月份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的失地。显然,资本市场已经领先于资金市场乃至其它市场,对欧美国家的经济走向作出了一个全面反应。既然国外状况是这样,那么中国股市是否也应该受到一些正面拉动呢?无疑,虽然中国股市对于欧美股市“跟跌不跟涨”的关系未曾从根本上改变,但是在这个阶段,欧美股市的良好表现还是对中国股市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最后,对于投资者来说,除了看到境内政策“预调微调”和境外股市红火的状况,也发现境内的股市政策也在出现调整,管理层大力推动长线资金入市,鼓励现金分红以及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等等,无不都是在为提振市场信心作出努力。鉴于中国股市的“政策市”特点,大家也就不能不想到,目前位置还比较低的中国股市,能否再次享受到能够推动其上涨的政策红利呢?在管理层明确表示“蓝筹股有罕见投资价值”的情况下,恐怕没有人不会意识到,有关方面是在设法让股市能够好好地上涨。也因为这样,大家对后市自然也就乐观起来,认为还不急于春收,因为如果等到夏天,也许收成会更好一些。

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进入3月份以后,股市没有能够延续继续上涨的走势,先是开始滞涨,随后就有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到3月底的时候,已经跌破好不容易收复的所有短中期均线,形态已经呈现出典型的空头排列。乍暖还寒的市场表现,令众多投资者感到无所适从,大盘也只能是以再度低迷来应对。

而这又是怎么一回事请呢?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原因似乎也不难解释。其一,虽然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宏观政策有松动的迹象,但是力度远不如预期。而最近一个阶段以来,投资者更多是看到了实体经济表现糟糕的一面,像发电量增速很低,新增信贷低于预期以及央企利润下降,外贸单月赤字创几年来的记录等等。有人分析,根据以往的经验,此刻如果在政策上再没有大的动作,那么实体经济恐怕到三季度也未必能够见底。而汇丰版的PMI指数在3月份大幅度反季节下滑,更是加深了人们在这方面的印象。实体经济不佳,而政策又没有及时作出如人们所期望的调整,这确实会动摇大家的信心。而当成品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消息传出以后,人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负面压力太大,对此股市是无力抵抗的。

其二,如果说仅仅是出于对宏观政策与实体经济方面的担忧,那么也许还不至于让股市出现太大下跌。原因很简单,因为时下股市的点位并不高,而且已经包含了实体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预期。更况,投资者还在期待着股市的政策红利,如果这些能够得到兑现,那么无疑也是可以对大盘构成某种支撑的,至少不至于让那些超跌反弹都丢掉。可是,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在1月份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养老金等长线资金入市的消息,在3月份虽然得到了兑现,但却让大家十分失望:广东省千亿养老金获准入市不假,但主要是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也就是买国债而非买股票。并且,财政部在今年2月份的一则规定也被披露出来,就是地方社保基金只能存银行和买国债,不能用于其它投资。

事实上,当初在有关部门明确表示要吸引包括养老金和住房公积金等长线资金入市以后,市场各界就是有不同看法的,大都认为这在现在并不现实。但是,由于管理层的强调,全国社保理事会也对此作出了积极的反应,以致在市场上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养老金等的入市预计为时不远,而且今后银行资金也是有可能入市的。而现在,这些预期应该说基本都破灭了。另外,有关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一直到3月底的时候还没有具体的进展,而与此同时新股的发行节奏却仍然很快,包括银行在内的很多上市公司提出了高额的再融资计划,股市上的供求关系依然紧张。投资者所期望的政策红利,似乎并没有得到兑现。

其三,一段时间来,中国管理层很推崇对大盘蓝筹股的投资,交易所还专门开会,要求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主动投资大盘蓝筹股。但是,客观上由于前面说提到的市场供求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推动大盘蓝筹股上涨所需要的资金无法得到落实,这也就导致了大盘蓝筹股难以走出像样的上涨行情。到3月底的时候,像估值最低的银行股板块,不少品种的股价几乎又都回到了年初行情启动时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的应对之策是出重拳打击对新股以及题材股、ST股的炒作。

从理论上讲,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为的是引导理性投资,抑制过度投机。只是,此刻在市场上尚存的活跃资金就是在这些股票上做文章,而它们之所以会这样做,也是与中国股市的传统和习惯有关的,其行为尽管是不合理的,但在多数情况下未必是不合法的。而在采取了具有强烈行政色彩的干预性措施(譬如暂停交易等)以后,这部分活跃资金也就只能选择退出,这使得市场的活跃度明显下降,人气也就进一步涣散,股市行情乏善可陈。在本轮行情中,两市单日成交金额最大时成交达到3200多亿元,而到3月底的时候已经萎缩到不足1100亿元的水平。显然,从成交量的角度也可以看出,今年的春收行情结束了。接下去,应该又是一个低迷的时段。

现在,对后市看空的投资者不少,因为各种信息使其相信,行情真的很糟糕,认为大盘将回落到2000点以下的观点也随处可见。不过,也许问题还不是那么严重,就在4月初清明小长假期间,管理层连出政策,一是公布了有关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征求意见稿,二是宣布增加QFII和RQFII额度。

这表明,改革还是在推进之中,引进长线资金的努力也是没有中断过。虽然对于刚推出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征求意见稿,各界的看法也有差异,认为有较大利多作用的舆论也并不太多。而所谓的QFII和RQFII,实际上现有的额度也没有真正使用完,因此再增加规模恐怕在短期内也未必会带来多少增量资金。更况,即便是规模如期扩大了,但是相当于现在的股市来说,仍然还是不大的,指望外资入市来改变中国股市的疲弱状态,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能做到的。但尽管如此,只要改革与市场建设在推进,这就会给人以希望。还有一点是,国内官方版的3月份PMI指数与汇丰版大相径庭,出现了加速上升的状态,虽然对此人们也有不同的解释,但这似乎也在暗示什么,譬如也许实体经济研究到了最困难的时候,而对于那些有前瞻眼光的企业家来说,已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与此同时,中国央行也表示,要引导信贷资金适度增长,而这一提法在上一次出现是在2009年。就因为有了这样一些还算是正面的因素,所以乍暖还寒之后,投资者仍然会看到股市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呈现出调整整理并反弹的态势。4月份的第一个交易日,股市就出现了一定的上涨。这样,在形态上就有了重新确认底部,并且在这基础上,伺机继续上涨机会。也许,在利多因素的推动下,股指企稳并反弹成为2012年二季度的市场主旋律。乍暖还寒之后,行情将迎来第二春。只是,基于当前的实际,对于这第二春的行情,估计多数投资者暂时还不会看得太乐观。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桂浩明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