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屎与红宝书
文革记忆碎片

有个网上广为流传的文革笑话:几位知青各挑着一担大粪匆匆地走着,忽然走在前头的人不慎滑倒,粪便泼洒一地。几个同伴赶紧放下担子,上前去正要扶他起来。跌倒者奋力挣开同夥的搀扶,手指着正满地流淌的粪便,慷慨激昂、铿锵有力地说道:“不要管我,抢救公社的大粪要紧!”。

其实,这个故事并非完全编造,而是的确有其时代的政治背景。当时在“抓革命、促生产”的圣旨号召下,积肥不仅成为农业生产上的硬任务,更成为为革命服务、为政治服务的重要手段,而肥料之一的粪便,也就具备了很多的政治内涵。

村里有位剃头匠,是俺一位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的父亲,为人非常的精明,精明到了扣巴的程度。不仅自己每天凌晨4、5点起来去捡狗屎,还让我的这个发小也一起参与其中。一天拾一畚箕,两天一担,挣5个工分,平均约得1毛钱。

剃头匠勤快,终归有所收获,常年坚持下来,捡狗屎挣得的工分,让村里人好不眼红。那时俺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自然也想能不能有点额外的收入来补贴家用。于是对我说,你能不能也向你那同学(剃头匠的儿子)一样,去积肥挣点工分呢?我不敢吭声,因为我做不到,凌晨4点,打死我也起不了床。

三年级时,学校让每人买一本“红宝书”,大致是八毛钱吧。伸手向父亲要钱,父亲说,你得去积肥挣工分买书。于是我思考制定了我人生第一个经济计划---捡满16担狗屎,然后狗屎换红宝书。

遗憾的是,这个计划在两天后就束之高阁了,原因很简单,凌晨4点钟,别说起不来,起床了也不敢出去(到处黑灯瞎火的,你一个毛孩子敢出门么?)。

当然,最后父亲还是七零八凑凑了给我买红宝书的钱。他不想也不能让我因为没有这红宝书而受到同学的歧视。

本文留言

作者尧言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