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广播电台记者(小青)∶韩寒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位直言不讳,笔锋犀利,调侃当局,嘲讽世俗的年轻作家,得到不少人的追捧。最近围绕韩寒是否作假的问题在中国分成挺韩派和倒韩派。旅美学者曹长青也发表了多篇文章,质疑韩寒作品非其本人所写。此前曹长青也曾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认为与中共对抗的异议作家高行健的作品给予不少批评。对于批评中国政府的人我们是否应该质疑他的作品,真实性重要还是意识形态重要。在今天的专题节目时间,我们请曹长青先生谈谈他的观点。
记者:最近国内围绕对作家韩寒的争议,有人认为,我们不应该对一个年轻又敢于直言的作家如此苛刻,因为当今的中国,这类作家不多。而且对韩寒的打击将会让其他那些趋炎附势的作家颇为得意,你怎么认为呢?
曹长青:这是两个层次的问题。首先,韩寒涉及的是造假,他的得奖作文和小说,还有博客等等,如果都是别人代写的,那这就是一个欺诈的问题。在如何看待真假这个问题时,韩寒的其他观点,以及批评了韩寒是否会让中国那些趋炎附势的作家得意等等,都不应该放在考虑之内。人们要考虑的主要是韩寒是人造的,还是真的“文学天才”。如果他整个人都是靠谎言堆起来的,也就是他当年的获奖作文和小说什么的都是他父亲代笔的,这就明显是欺骗大众,是一种商业欺诈。因为他的书也是商品。这跟那种有毒的假奶粉在性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伤害身体,一个毒化灵魂。
我在看待这类问题时,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真实的价值高于任何意识形态,不管什么政治立场,都要让位给真实、真相。共产主义的核心就是谎言,只有真实才能战胜谎言。
第二个层次,韩寒被质疑造假,韩寒要倒掉了,中国的那些官方作家不见得“颇为得意”,因为韩寒去年曾发表了论革命民主自由的所谓“韩三篇”,在这些博客文章中,韩寒清晰明确的说,“中国人的素质低不适合民主”,还说什么中国“和平革命的条件也不成熟”,甚至还说共产党有八千万党员,三亿亲属,已经“庞大到了”“它就是人民本身,而人民就是体制本身”。
韩寒的这种素质论,党就是国家,党就是人民的说法,完全和共产党的专制宣传一样。中国人素质低不能民主,那不就等于直说,要共产党一党专制下去吗?所以中共主要喉舌《环球时报》马上发文章支持“韩三篇”,赞美韩寒。整个中宣部的力量可能都没有韩寒起的作用大,因为韩寒是名人,又原来以嘲讽时政著称,博客有五亿的点击量,所以韩寒的中国人素质低不能民主的论调,就更能起到对青年人洗脑的作用。
所以看到今天韩寒被质疑造假,韩寒的文学天才、青年领袖的地位和形象岌岌可危,甚至要垮掉,那些中宣部呵、《环球时报》呵,还有那些对当局趋炎附势的作家等等,不会“颇为得意”,反而可能会相当沮丧、不高兴。这从官方媒体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现在质疑批评韩寒的有点分量的文章,在官方媒体上几乎都发不出来。倒是歌颂赞美偏袒韩寒的文章,在官方媒体上还是主体,说明中国官方在保韩寒。其实只是从官方保韩寒这一条,就可以明白韩寒是怎么回事。但是已经被证明多次的一个结局是,共产党是挺谁谁倒,这次韩寒可能也不会例外。
记者:当年你对高行健也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高行健是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文作家,也是遭中国当局封杀的作家,对他的批评也会被认为是帮了中国政府的忙。你怎么看?
曹长青: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我曾写过十多篇系列批评高行健作品的文学评论。认为高行健的作品不仅非常次劣,甚至他属于“伪作家”,因为他的两本主要小说《灵山》和《一个人的圣经》文字粗劣,毫无文学价值,思想性也极差。但当时中国政府也在批高行健,但中国当局的批判,是从政治角度,主要因为高行健得诺贝尔奖,被看成是西方对中国的阴谋。其实高行健和韩寒的性质有相像性,都有一个真伪的问题。涉及到真假的问题时,高行健和韩寒的政治立场是不是反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是不是具有文学和思想价值,是不是伪作家;韩寒是不是人造的,是不是欺诈。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其实,我当年批评高行健的作品伪劣,不是帮了中国政府的忙。而是共产党以意识形态高于一切的思维和做法,禁止高行健的作品进入中国,结果却是帮了高行健的忙。如果高行健的那些小说可以自由地在中国出版发行,他的作品之糟就会被更多的中国读者和评论家去评论。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政府“救”了高行健。
记者:如果高行健的作品这么差,为什么诺奖委员会颁奖给高行健,这是什么原因呢?
曹长青:我觉得至少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诺奖百年,没有中国作家获奖,对诺奖评委会是个压力。中国人口世界第一,中国人历来很看重文学,也有悠久的文学史,在诺奖百年之际,评委会想找个中文作家,有这层考虑。第二个原因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中,只有一个人懂中文,就是汉学家马悦然。但他是个古汉语学者,主要研究中国古籍《左传》《公羊传》什么的,曾把这些书中的“其”字列表进行语意分析。大家都知道,古文研究和文学评论(包括鉴赏)是两个专业,是两回事。我曾采访过马悦然一个半小时,发现他对中国文学、世界文学的了解和把握都非常有限,文学知识贫乏,同时他又很自负。所以当高行健等海外中国作家到他那里游说、讲解吹嘘自己的作品多么伟大时,这位古文专家就被“一叶障目”了。其他评委都不懂中文,当然就主要得靠马悦然介绍和评价。各种偶然因素,碰出这样一个结局。
记者:有人说昆德拉的作品比高行健的深刻多了,但是昆德拉没获奖,这说明什么呢?
曹长青:当然了,在反对共产主义上,昆德拉的作品有原创性,其思想深刻程度远远超过高行健,更不要说艺术性了。高行健的作品在思想性上毫无原创,连copy都达不到,更不要说艺术质量之劣。在昆德拉仍健在时,诺贝尔文学奖给了高行健,而没给昆德拉,这不仅毫无公平可言,简直是对文学的亵渎,是非常荒唐的事情!
记者:中国鲜有真实可信,或者说有价值有水平的文学批评,你认为这同中国文化有关还是同中国是一个共产党国家有关,意识形态划分常常阻碍对作品真正的评价?
曹长青:我觉得这首先跟中国仍是共产党国家有关,因为中国仍是文化专制。这是根本的原因。因为只要文化专制,就是一言堂的,一种声音和标准的,从根本上必须服从当局的意识形态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中国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因为文学批评就包括对思想价值的评断,对真实价值的肯定,对文化专制的批判,对中共所代表的那种虚假和媚俗,也就是昆德拉所说的那种Kitsch的否定。
另一个层面这也跟中国文化有关,因为中国无论是几千年文化,传统文化价值取向上,缺乏对个人、个性的推崇,缺乏对人的尊严和人的生命的重视,基本是强调群体主义的,是扼杀和摧残个体的。这就极大地局限了高扬人性、高扬人道主义的优秀作品的产生。鲜见优秀作品,怎么出优秀的评论家呢?
中国作品难以打向世界主要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东西太少,探讨人性的作品太少;主要都是些描述人际关系的东西,而且描写人心阴暗面的东西太多。用中文写作的,好不容易有个高行健获奖了,结果无论他的作品的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一塌糊涂。简直是跟中国人开了一个大玩笑,是非常令人悲哀的一件事。
记者:你曾经说,对事不对人,但是在中国,或者说在中国人这个圈子里,这似乎行不通,是不是?
曹长青:不管是不是能够行得通,都应该提倡这种价值,坚持这种理念。那就是不因人废言,不跟人而跟理念,跟“对错是非”的价值。中国人总是强调面子,而不是道理;强调人情世故,而不是大是大非,如果知识人都是这样一种取向,整个社会的文化气氛就会浑浑噩噩。
这次在质疑“人造韩寒”这个事件上,再次显露出来,很多知名的所谓公共知识分子,还有像《南方周末》等这种比较开放的媒体,仍然是从意识形态立场出发,即使面对那么多对韩寒造假的揭露、分析文章,还是力挺韩寒。他们不看真假,只看立场,这是非常可怕的一种倾向,就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但只要不择手段,最后的结局一定是跟自己的错误一起同归于尽。
——原载法国广播电台(RFI)2012年3月3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