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演绎韩信受辱于胯下,仅用了六十字: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而表现韩信受辱前后内心的挣扎和周围场景的戏剧性变化,仅用了十一个字:“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其中最传神和具丰富内涵的,乃三个字“孰视之”。
古字向来有通代的传统,“孰”与“熟”字应可通用。孰视,可作熟视,成语“熟视无睹”正取其意。用“熟”来表现长久看着,实在是传神啊。想想看,庄稼从播种到成熟需要多少时间呢,期间有多少人物、气候、土地和种子的交融递进呢!就算是做一顿饭,从准备到做熟需要多少条件的配合呢,需要多少时间的煎熬呢!
而“孰”,又是指代“谁”的意思,那么,韩信和地痞自然是孰其一,还有那围观者也是一干众孰。
于是,“孰视之”就烘托出一个场景:
一屠户的地痞儿子叉腰斜眼拦住韩信,高叫道:韩信,别看你长的又高又大,平日里人五人六的挎着刀剑装酷,其实,你就一胆小鬼!韩信不理待走,那地痞看到围观者越来越多,即刻亢奋起来,当众侮辱韩信道:别忙着走啊,你要是有胆,就杀了我;你要是没胆呢,就从我胯下钻过去。于是,叉开双腿斜眼看着韩信。
韩信且怒且鄙的看着地痞,手把宝剑,须发皆张,再环视一众围观者,脸上阴晴不定,良久,松开剑柄,面沉如水,慢慢弯腰,从地痞胯下钻将过去。再慢慢起身,从容离去。地痞和围观者轰然大笑,以为韩信果真是个胆小鬼。
简单的熟视之三个字,从人物、环境、时间、内心冲突各个方面,将胯下之辱这一剧目表现的淋漓尽致。
其一,人物明写的是韩信和地痞,但,实际写了很多围观者。
其二,表演场所是屠宰市场周围,各色人等自然不少。
其三,韩信和地痞眼神交锋时间很长,长到象庄稼从播种到成熟了这么久。
其四,围观者都看着韩信和地痞,韩信和地痞对望着,还不时的观察着围观者的反应。
其五,可以想见,在这样一个空间和时间中,韩信的内心翻腾过多少念头,地痞和围观者的内心是如何起伏变化着。
这样的场景,对于围观者而言,不过是看一场戏,但对于争斗双方则完全不同,那是脸面和气势的较量,是忍辱负重和匹夫之勇的权衡!
设想一下,如果不是恁多人围观起哄,韩信就很容易选择:要么一顿老拳打倒地痞走人,要么赶快从其胯下钻过去走人,断不会折腾这么长时间,才选择从地痞胯下钻过去。
简单的三个字,不仅描写了热闹的场景和人物的冲突,更刻画了韩信内心复杂而漫长的演变过程。而这种复杂和漫长,是由围观的特殊场景、地痞的身份和韩信的心气共同造就的,展开来真是一场好戏。
而这三个字所表现的焦点,就是“大忍之心”。正因为韩信有此大忍之心,才能成就那边大的事业。而大忍,真是神传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
由此不禁感叹:神传文化,果真传神呀!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