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评论:中国经济会硬著陆吗?

虽然这个问题是中国和世界广为关注的问题,但因为厉害关系和政治立场各不相同,对什么是硬著陆,大家其实有相当不同的定义。

一种在中国财经界比较流行的定义就是,如果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低于6%,就是硬著陆,因为在这个增速下,中国会出现严重的就业问题,因而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和金融危机。而在许多国外人看来,6%的增长是一个很不错的速度,只要中国还能够正常进行国际贸易,对国际市场作正常反应,就不算硬著陆。

我倾向于认同后一个定义。按照这个定义,最近发生的王立军事件,减少了中国经济在近期发生硬著陆的可能性。薄熙来在打黑获得成功之后,进而提出“共富”纲领,极大地加深了权贵阶层、富裕阶层和自由派的恐惧。越来越多的人担心,如果薄熙来在十八大得势,中国会急剧向左转,或者中共上层的权力斗争会导致经济政策的混乱,严重恶化社会对未来预期,从而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现在,由于王立军事件,“害群之马”薄熙来出局,改善了富人和多数政治精英的政治预期,给中共最高当权者比较从容地调整经济和社会政策,提供了机会。

这是否意味著经济硬著陆的风险不存在了呢?不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政策的调整空间已经非常狭窄。目前中国经济银根短缺,不仅危及民营经济,且已危及到国营经济,如不放松银根,很可能导致硬著陆。但放松银根不仅会增加通胀压力,而且会加剧权贵阶层借机再捞最后一把的疯狂,加剧社会不满。尽管权贵阶层对薄熙来的出局而感到高兴,但他们也知道,十八大之后,中共不得不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重大改革,捞钱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容易了,而且,未来的政治和社会改革以及国际经济形势,都存在极大不确定性。权贵和富人的这种心理,必将影响放松银根后的资金流向,从而增加金融市场、资产市场的投机性和风险。

因此,加大财政政策力度,是中国稳定经济的合乎逻辑的选择。但是,中国的财政政策存在严重的制度和政治障碍。最大的制度障碍就是对占人口多数的农民的系统歧视。薄熙来正是利用这个问题,为自己赢得了不少政治资本。最近,北京以不寻常的方式宣布,放松对农民迁入城市的户籍控制,首次允许农民比较自由地获得地级市的居民身份和福利待遇。

这一非常举措,令许多人感到意外,因为地方政府并未对此作好准备。由此引发的地方财力和服务能力不足,有可能引发新的冲突,而且在短期内,户籍改革对扩大内需稳的效果并不明显。加大财政政策的力度还遭遇到严重的制度和政治障碍。这首先表现在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不足。这个问题在医疗服务方面尤其突出。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不仅能力不足,而且严重腐败,道德沦丧。因此,迅速扩大公共医疗服务会加剧医患矛盾,并且增大公共卫生危机的风险。

直接向底层人群进行收入转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有助于迅速改善收入分配和提升内需。比如提高对农村老人的直接补助,就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但直接向农村加大收入转移的力度,将会减少农民工外出打工的吸引力,增加工资上涨的压力,从而不利出口,也不利控制通胀。

不过,目前世界经济需求不足,对抑制通胀有利。人民币坚挺,并且和美国达成了避免竞争性贬值的约定,这就有利于中国通过大量进口石油和大宗商品来对冲中国的通胀压力。但是,一旦中东发生战事,原油价格飞涨,则会对中国经济非常不利。

综合来看,中国经济在十八大之前发生硬著陆是小概率事件,主要危险,国内方面来自货币政策严重失误和地方政府在中央权力交替过程中失控,在国际方面则是中东危机导致原油价格过高,引发滞胀。在十八大后,中国经济硬著陆是大概率事件,因为胡锦涛和温家宝留下的是全面危机,中共必须进行全面改革。正如孙立平所言,目前中国的“容错空间”已经很小,而各种危机相互激发,集中爆发的可能性则空前地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梁京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