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扑朔迷离,新股咸鱼翻身
(一)货币政策似松还紧,准备金率还可多次下降
货币政策对股市、房市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城建部个别经济学家认为我国货币政策并不紧,通胀4%—6%,利率3.5%,负利率还能说货币政策紧吗?其实,中国利率是负的,主要是事情弄僵了,几百万家庭按揭买房,地方政府又借了10.7万亿,此时加息,他们实在受不了。于是就用不断提高准备金率来取代提高利率。一直提到21.5%的世界各国之罕见的最高点。成了世界货币市场上的一个怪现象。而,这又造成了全社会资金的极度紧张,存贷比75%,再来个21.5%的准备金率,商业银行还有多少钱呢,于是就造成了前几个月温州企业家82个逃跑及3个跳楼的悲壮场面。
现在,准备金率已下调了2次,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现在为20.5%。这对这次股市反弹有重大影响。但实际上,货币政策依然很紧,因为还有4.2%的通胀,实际市场利率差也很高。比如:一些固定收益证券的年华收益率高达10%—11%,一些长期地方企业债年化收益率也高达8%,七天的回购利率也高达5%。因此,我认为不能说货币政策已完全放松,应该继续放宽,今年的准备金率应该再下降3—5次才好。
当前,通胀已不是中国经济中主要矛盾。通胀率已按照最不好的一种方式下降了,即“房地产无成交量,房地产价格下跌,几十个产业冷却,经济下跌,工人失业,工资下降,,消费下降,通胀下行”的轨迹下行了。通胀在98%产业供过于求,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是不会出现8—10%以上的高通胀的。应该正视:3%—5%的通胀将成为一种常态。货币委员会应该把重点放在保经济增长,保GDP在8.8—9%以上,放在就业上,容忍3%—5%的通胀。
所谓把经济结构转到“内需为主”上是很难的。中国城乡居民的内需绝不可能像美欧这样大胆、前卫,比如贷款透支来消费。中国有中国的国情:绝大多数的医保只能报销一些便宜国产药:稍贵一点就要自费,动辄几万、几十万,穷人真是生不起病啊;特别是动大手术,得重病。此外,一年600万大学生毕业,全要留城,他们以后结婚的房要买在大中城市,又是200—500万,无论城乡居民都对房子一事心里压力极大。加之养老,下岗,读书、老百姓怎么存钱,人均居民存款也仅2万元,是紧之又紧的,因此,启动中国内需其实是很难的。
货币委员会的委员李稻葵教授说:货币政策要走一步看一步,主要是房地产市场有不确定因素。给人以相当的不安全感,怎么不能有一点前瞻性呢?笔者建议货币政策应尽可能地再宽松些。
(二)新股咸鱼翻身,老股抓紧反弹
世界上的事真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011年底及今年年初,新股大量破发,被市场人士及广大投资者批得狗血淋头,天下岂有此种怪事,230多只新股一年,70多只当天破发,批发价比零售价还贵,并且是发行者一个企业家发财,千百万个投资者亏损,管理层的新股市场化改革是富了一家伤害了千百家,傻不傻。
结果,市场倒逼发行价下跌,新股连续低价发行,如:环旭电子从7.6元涨到15.48元,新股上市三天大涨100%;此外,吉视传媒当天涨100%,朗玛信息22元几天就涨到44元,这对正在节节反弹的股市非但没有起到抽血的作用,反而起了鼓舞作用。(可能打新股与做二手股本来就是相对稳定的两批人)。
而整个A股市场从2012年1月6日的2132至今已稳稳踏在2400点以上,大盘反弹达13.8;近两天在各地“限购令”又可能放松的谣传下,各地的房地产板块纷纷反弹,上涨。无论芜湖市、象山区如何收回,辟谣,投资者坚信房地产的硬性调控方式是早晚会放开的。这真是一个奇特的无奈的,哭笑不得的局面。其实就是房地产板块跌得太久、太久了,也要补涨一下。总之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老股抓紧做反弹。
(三)咋暖还寒,还要小心几点
很多人盼反转,其实,这是不敢轻言的。但反弹是实实在在在进行之中。有几个问题要小心:1、国债期货仿真试验,如真的开出,会分流资金,当年它曾取代股市,大闹过一场。2、次级高收益企业债也在酝酿之中,听说有12%—15%收益,虽然有风险,但也会分流资金。
总之,春暖、春寒,多带点衣服为好。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