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增加美国影片配额 审查制度将主导成败?(图)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后,中国放宽进口美国影片限制,将提升片额70%,有民众认为此举意味着消极的电影市场开放,也有的认为将对中国国产电影产生冲击。


2011年引起争议的影视作品。(记者心语合成制作)

中国和美国就双方间电影进口问题上的摩擦达成协议,中国将在原来每年引进美国电影配额约20部的基础上增加14部以3D或IMAX为主的电影;美方票房分账从原来的13%升至25%;增加中国民营企业发布进口片的机会,打破过去国营公司独大的局面。

早在2009年WTO(世界贸易组织)便提出,中国政府对阅读出版物、家庭娱乐影音制品(DVD)、音乐制品(CD)和影院电影的进口限制违反了《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的相关规定。美国政府其后对WTO判决表示欢迎。

官媒新华网星期日发表《美国大片进口配额增加意味着什么?》报道认为,引入竞争观众受益最大,报道引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的评论表示“中国电影产业的整体规模仍然很小,处于缺少行业规范的无序竞争和“急功近利”阶段。引入新的竞争者将对挤出市场泡沫、加速行业整合起到积极作用。“

不少网民对新签署的措施表示赞同。有的说考验国产片的时候到了,也有网民表示,每次不用再纠结电影院里都是红色影片,开放的姿态也多了不少选择。

在北京从事艺术电影制作的陈先生星期一向本台表示:选择倒是多了一些,但是对于那种普通的,不太自主去接受国外文化的人来说,他们的选择会多一些。对于以前比较自主的去接触国外文化的人来说,影响不会特别大。这个对于美国的电影是比较有好处的,因为会增加票房收入,毕竟以前进口的电影不是很多。而且提高票房分账这点很好。所以我觉得这个政策对美国是比较有利的。

网民守望自由在新浪微博表示“目前状态下,国产片提高质量怎么跟得上进口大片的节奏,前景堪忧。国产片要想提高,要想有观众,只有放开某些不必要的审批管制,给电影充分的创作空间,才能让电影真正回归本来面目。”

不过也有网民认为,这是文化入侵,美国逐步侵蚀中国电影行业,影响其发展。

值得留意的是,中国官方近日对影视业进行了一次整顿,明确限制了境外电视剧不得在黄金时段播出,并且严格限制长度不得超过50集,而在去年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却大力宣扬“文化强国理念。

此次习近平访美后中国大幅放宽进口影片限制,香港时事评论员周滨向本台表示:这个与两国的利益相关,争取两国关系更好。好莱坞大片的引进也是表示出第一是中国想要和美国搞好关系,第二也显示出中国想要融入国际社会。这是因为在十八大之前,他们想要国内外相对稳定的环境,对于交班和接班有利。另外中国现在也想打出自己软实力的牌,就是文化既向外扩展,也把外国的文化多一些引进来。这也是他们今年的一个姿态。

中国电影在政治审查背景下近年出品了例如《建党伟业》《建国大业》等红色影片,而这些电影上映期间有关部门更是大开绿色通道推迟了同档期的国外影片,使观众无片可选,强行推高了票房。去年年底出品的《金陵十三钗》也激起了不少“极端爱国主义”人士对日本的再度仇恨。

中国放宽美国电影配额后,网络争议不断。不少影迷和业内人士认为,政府不可能培养出好的艺术家,艺术之花也不可能在意识形态的严控下绽放。中国严苛的电影审查制度不仅仅把《无间行者》,《蝙蝠侠前列传2》等所谓“对国家形象不利”的大片排除在国门之外,还将中国优秀电影彻底封杀,像张艺谋早期作品《活着》,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娄烨导演的《颐和园》,田壮壮作品《蓝风筝》和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等。

有网民表示,接下来最需要放宽的是电影审查尺度。新浪网友荆溪闲人在微博里说,什么时候能讲一下文革时候的故事,反映一下那个时期国人的人性,肯定会很精彩。星皓娱乐董事长王海峰发微博说,放宽美国电影配额,其实没什么大不了,不必在意是否会冲击了国片市场。中国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审查制度,我们拥有优秀的电影工作者,无数的好题材。我们不让拍的,反而在引进片上放松了,这等于把市场拱手相让,才是最大的伤害。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