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姜维平:“五个重庆”少一个 谎言重庆

 2012-02-18 01:3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近日,重庆官方在报导王立军“休假式治疗”的同时,还发表了有关“平安重庆”的长篇稿件,试问,连公安局长都没有安全感,何谈平安呢?这有力地说明了编织谎言是薄熙来的拿手好戏,重庆到底有多少谎言?早在1月10日,我就读懂了新华网转发的两篇互相打架的文章,一篇是歌颂薄熙来及政府官员的,报导说,1月9日,重庆市领导薄熙来、黄奇帆、陈光国、邢元敏、张轩、范照兵、翁杰明与参加“两会”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3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大家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共议民生,共谋发展。

另一篇呢,是表现一个女老板慷慨解囊济贫助教的,比较读几遍,就像吃了蟑螂,原来,薄熙来的“五个重庆”少一个:“谎言重庆”,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王婆卖瓜大合唱

报导说,“告诉大家两个好消息,一是返乡能人多起来了,二是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了!”谭方培代表是万州区长岭镇党委书记,说话嗓门大、乡音重。他说,镇里发展微型企业,解决了500多人的就业问题,大多数农户实现了万元增收目标,不少群众还住上了巴渝新居,大家都说“感觉跟住别墅没两样”。末了,他还大声说道:“我这次来开会,乡亲们一定让我带句话——感谢市委、市政府,咱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谭方培的热情和自豪也感染了大家,掌声顿时响起。

听他这么一讲,薄熙来鼓吹的“共同富裕”的目标一下子实现了,真的这么快吗?但不要忘了,这24个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都是党员或党的积极分子,他们不是民选的,都是领导圈定的,当然,在“两会”上,只能讲好,不能讲坏。比如,这位声称送喜讯的人,就是镇党委书记,他在自卖自夸先不议,看看薄熙来是怎么说的。

报导在列举了大量政府的丰功伟绩之后,它说,3个多小时的座谈,代表、委员们畅所欲言,有热情的表扬,也有中肯的批评和建议。不知不觉,已是下午5点半,没抢到机会的代表、委员,纷纷举手要求发言。薄熙来提议延长发言时间,又有不少代表、委员获得了发言机会。但是,我仔细看了这篇报导,没提了几个尖锐的批评建议,都是唱赞歌,24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唱了还不够,领导厚着脸皮也跟唱,成了“王婆卖瓜”的大合唱。

薄熙来玩猫腻

报导表示,邢元敏说,“800委员助推区县发展”的活动,是市委和熙来书记亲自倡导的。接着,薄熙来登场了,他说,过去的一年很不平凡,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埋头苦干,发挥潜能,经济社会发展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取得了新进步,令人振奋。GDP近万亿,增幅16.5%,财政收入连年保持40%以上的增幅。

但是,薄熙来藏了猫腻,重庆2011年财政收入2900亿,而支出3900亿,也就是说,赤字1000个亿,华龙网做了报导,这是一个冰岛式的破产的地方政府,但他一字不提,人家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已经摒弃了过去用“鸡的屁”考察干部政绩的老办法,但薄熙来还在玩数字,自欺欺人,当“跟屁虫”,他在列举了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实施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土交所、药交所,等等,成绩之后,意犹未尽,又大讲“两江新区”和世界500强中的200户落户重庆,总结说,2007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去年一年已达100亿,还“走出去”到国外投资50亿美元。随着渝新欧铁路的贯通,重庆从对外开放的“三线”变成了“一线”。

他之所以强调2007年,是和前任官员划清界限,即,他本人是那年12月到达重庆的,他来了之后,一切都是“柳岸花明又一村”,汪洋是10亿,他是100个亿,他胜过汪洋百倍!真的吗?廉租房使我想到“奥迪哥”‘见拙作《薄熙来与奥迪哥》’,土交所使我想到向明华‘见拙着《地票换户口,是农民的陷阱》,药交所使我想到吴远碧,见拙着《农妇走好,天堂里没有骗子》,等等,要知道我写得这些批评性文章引用的素材,全部来自近年来重庆的官媒,它们在冷酷的高压下,就挤出了这么多鲜活的事实和证据,可以设想,薄熙来撒了弥天大谎。

女老板打了薄熙来耳光

报导引述薄熙来的说,在大发展的同时,要更加关注民生,这是个原则问题,方向问题,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市委提出走民生导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推出了“民生10条”,“共富12条”,市府很快拿出了扎实的措施,条条很具体,都是“真金白银”。人大和政协也主动开展了“人大代表在行动”、“800委员助推区县发展”等十分有力的举措。目前“缩差共富”已得到全市人民的积极响应,并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全面展开,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北京新闻界消息人士称,薄熙来下令徐鸣,给了《人民日报》等媒体一大笔广告费,自然,经济困难的官媒就得投李报桃,这种赤裸裸的利益交换,他一点不在乎,也不掩饰,他说,今天,《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一篇文章《重庆探索共同富裕》,对重庆的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如果我们既能高速、优质地发展经济,又能实现共同富裕,让广大人民群众从内心感到满意,就是在书写历史,就是为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探路。

这话讲得多么好啊!但是,切不要流下廉价的眼泪,只要比对读一下同一天刊发的另一篇文章《重庆女老板4年拿出12万资助40名贫困大学新生》一文,就清醒了。我真的感到震惊,想起了鲁迅的诗“于无声处听惊雷”,但我听到的是薄熙来耳光被扇的脆响。

这篇原刊自《重庆商报》的催人泪下的文章说,重庆女老板刘英4年来,她拿出12万元资助了40名大学生;每年出资20万元,用来解决山区村民饮水难;当看到留守儿童缺少母爱时,她又毅然站出来,当起了留守儿童的“妈妈”;当有员工遇到困难时,她也出手相助。她就是搏击商海20年的重庆阿兴记产业集团兼董事长——刘英。她用自己的爱心和诚信,演绎了一个创业发展的精彩传奇。

请注意,正如薄熙来强调2007年一样,记者强调是4年来,我掐指算了一下,正好与薄熙来的上任期相吻合,只是薄熙来用空泛的口号,女老板用真诚的爱心,薄熙来用谎言,女老板用“真金白银”。文章说,她回报社会热心公益捐赠多达300多万元。

让我们来看看女老板,是如何像薄熙来讲的那样,使用“真金白银”的,首先,她每年给20万,修建“母亲水窖”,报导这样描写道:“感谢刘英董事长,要不是你们的帮助,我们现在还在喝脏水。”2010年5月31日下午,刘英冒雨踏着泥泞小道,和涪陵区妇联的负责人来到涪陵区荔枝街道办事处小溪村五社,查看她在此捐建的“母亲水窖”。当地村民一见刘英,就拉着她的手,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

文章说,之所以修建“母亲水窖”,缘起于2008年。当年,刘英去渝北区龙兴镇考察时,发现当地村民饮水困难,便毅然加入了中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公益项目的捐赠队伍,决定每年捐赠20万元,帮助山区村民修建蓄水池,保证山区村民有水喝、有水用。

这里是在美言表扬女老板,但也折射了几个问题:第一,“母亲水窖”是2008年始作的,即薄熙来上任的第二年,也就是说,他连农民吃水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而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唱红打黑”搞内斗上了,光唱红就花了2700亿元,如果不搞这个,该建立多少个“母亲水窖”啊!光“打黑”就包装策划了533个黑社会组织,把数百个民企老板打成了黑老大,抢夺了1000个亿的民企财产,如果不搞“黑打”,该留下多少个有爱心的类似刘英的老板啊!

第二,政府官员严重缺位,热衷于搞花架子,使民企雪上加霜,试问,刘英搞企业,做生意,不可能不交税,交的税里就有教育附加税,等等,这些“真金白银”都哪去了?为什么没向“三农”倾斜?凭什么民企还要交完税再献爱心修井?

第三,小溪村五社的村民说:“要不是你们的帮助,我们现在还在喝脏水”,这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当地官员不做为的最有力的证据?薄熙来是封疆大吏,没有一点责任吗?

记者的文章说,从2008年开始,刘英每年捐款20万元修建1个“母亲水窖”工程。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渝北区龙兴镇、兴隆镇及涪陵区荔枝街道、忠县等4座水窖的建设。这4座“母亲水窖”的建成,彻底解决了当地村民和牲畜的饮水难题。我想说,刘英精神可嘉,但不宜提倡,否则,要干部干啥?民企还缴什么税啊!

薄瓜瓜,把法拉利卖了吧

这还不够,文章接着描写了刘英帮助留守儿童,把他们当“女儿”感人故事:2011年3月6日,刘英来到渝北区大湾镇贫困留守儿童屈莎莎的家“三进三同”,与莎莎结成帮扶对子。她还给莎莎送去了红毛衣、牛仔裤、新书包、大礼包、米、油等礼物和3000元学费,并认下了莎莎这个懂事的“女儿”。

可是,从莎莎的遭遇,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据刘英介绍,莎莎只有11岁,是渝北区大湾镇明德小学的学生。她2岁时,母亲因家境贫寒,离家出走。从此,“妈妈”这个词就深深地埋在了莎莎的心里。为了养活这个家,莎莎的爸爸在她三四岁时便去了广州打工。平日里,莎莎和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那么,请问,当地政府官员哪里去了?“大下访”了吗?“三进三同”了吗?“访贫问苦”了吗?用电脑点击“重庆留守儿童”,我们能看到薄熙来信誓旦旦的承诺和表演,但是,为什么出现了莎莎的悲剧呢?为什么她只等一个民企女老板来帮助,才能保住一条命呢?这到底是咋回事啊?

刘英说,莎莎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作文在班上写得最好,但她的体育成绩却很差。那是因为莎莎家庭贫困,为了省钱,莎莎每天只吃两顿饭,中午实在饿得不行了,才不得不花5角钱买一个饼充饥。听了莎莎的情况后,刘英心里酸酸的,她当即表示要收莎莎当女儿,并每年资助莎莎3000元学费,直到她大学毕业。

原来,才吃两顿饭!这使我想起彭水县的王娅,她上学时,中午吃不上饭,只能喝凉水,这些文章描述的故事情节,前年未尽,今年又来,读着读着,我的眼泪就要流下来了,禁不住想起了重庆彭水县的三万名小学生,‘见拙着《王娅与薄瓜瓜》’,我想说,薄熙来啊,你都六十多岁了,怎么脸皮这么厚呢?你让薄瓜瓜把法拉利车卖了,还不有一百万啊,能救多少个莎莎和王娅啊!你怎么好意思讲“致富12条”呢!我看这一条就足够了!

编造谎言,为了上位

也许重庆的官员会说,小莎莎是一个偶然现象,是一个例外,真是吗?上述文章的作者已做了最好的回答,他说,其实,刘英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远不止莎莎一人。据了解,早在2008年5月,在涪陵区妇联的牵线搭桥下,刘英便来到涪陵的偏远山区大木乡中心小学和焦石镇中心小学,分别捐建了两个“巴人”留守“儿童之家”,为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们建立了一个温暖的“第二家庭”。

2010年12月,她在百忙之中率公司党员代表及部分员工,来到“留守儿童之家”,为孩子们送去了电脑、电视、乒乓球、篮球、字典等新年礼物。

看吧,又是2008年,也就是说,不论是2008年,还是2010年,都是在薄熙来治下发生的丑闻,不是一个莎莎,不是一个王娅,而是一个庞大的贫困群体,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刘英历时4年资助40特困大学新生,花了12万的故事,记者写道:2011年8月18日上午,“托起明天的太阳——圆梦行动”捐赠仪式在大湾镇政府会议室隆重举行。这天,刘英为渝北区大湾镇10名新考上大学的特困学生每人捐助了3000元,帮助他们圆大学梦。

原来,“托起明天的太阳——圆梦行动”捐资助学活动始于2007年夏天。当时,刘英了解到,在渝北区大湾镇,考上大学的几名学生在家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家里经济困难,没有钱去读大学。于是,刘英便和大湾镇政府联系,表示要给大湾镇贫困学生捐资助学,帮助大湾镇的贫困学生走进象牙塔,完成他们的大学梦。

看来,也不能光怨薄熙来,早在2007年夏天,即汪洋当权时,重庆就有了考大学上不起的事,但汪洋脸皮薄,他知道礼亏,不喜欢吹牛也是真的。

不过,记者的另一段细节描写却又与薄熙来的任期吻合,他说,该公司一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有一对来自库区的农民工夫妻。男的姓代,女的姓陈,两人在8年前来到该公司打工。5年前的一天,他们3岁的儿子在万州外婆家不慎掉入水井淹死。

对此,我算了一下,5年前,正是薄熙来履新重庆的时候,这个故事说明,善于弄虚做假,玩花架子的薄熙来,从一开始,就没有引导各级官员,把注意力放在民生和教育等问题上,干点实事,而是先想出一个广告词,再让统计局出数字,然后,再操控媒体编故事,如不顺从,就叫你成为李晓枫。编造的谎言泛滥成灾,全部围绕着一个主题:十八大上位,正如重庆新闻界一个老朋友对我说的,“五个重庆”少一个:谎言重庆。那人还断言:叫唤的雀不长肉,薄熙来上不去的!

2012年1月11日于多伦多梅西学院。2月16日修改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来源:作者博客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