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孩子选择“最好”的学校(图)
(网络图片/看中国配图)
有位读者来信问我,应该如何帮孩子选择学校,因为她曾经为了帮孩子找幼儿园,四处参观了十多家园所。她说,她已经身心俱疲,而现在又要担心如何为孩子选择小学。她考虑让孩子就读“非主流”的学校,但是学费很可观,所以想听听我的看法。
能够为了孩子参观十多家园所的妈妈,实在非常用心。为人父母,对于孩子在学习的初始阶段,难免会感到茫然、惶恐。所以会四处打听、探询、思索、忧心,到最后必须做出抉择,几乎是新科父母必经的过程。孩子能拥有这样用心的父母,很幸福!
其实,幼儿阶段的孩子需要的并不多,父母不必过于操心。通常只要找到一家对幼儿和父母都方便、安全的园所,同时了解老师的教学理念是否和自己相符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一切的选择基础就在“适当”二字。幼儿阶段的环境通常以安全、健康、快乐、启蒙为重,能够帮助孩子自然的学习、探索、玩耍,并透过五官和四肢的触动、启发,发展对未来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就是良善的教学方式。
所以,学龄前的教育不需要过多的“成人式”教学,以及制式化、标准化的学习课程。孩子最需要的,还是有爱心、耐心、温和、专业的幼教老师,以及一般人都能接受的环境和费用。
至于什么是“最好”的选择呢?其实,只要是在父母的能力范围内,而整体幼儿园所的环境对于孩子来说是安全、合宜的,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当然,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环境,但大人眼中的“最好”,是否真的符合孩子的需求呢?我认为,“最好”的选择是站在父母与孩子的多角度衡量所做出的整体方案。
孩子成长之后,还是要靠他自己的能力去创造属于他的一片天地。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真正能给予的,就是充足的爱及安全的生活环境,孩子会从这个基础上去添加自己的人生色彩。毕竟每一个人都得学习自己掌握未来。
至于大家所说的“主流、非主流”教育,恐怕还是要以每个家庭可以接受的经济范围为考量。我不主张在孩子还小时,父母就花大钱在“培育”上,因为教育是长远的规画,家庭的经费支出总要花在刀口上比较好。
当“主流”教育体制出现了各种思维与教学框架时,我想,父母对于子女教育的态度,才是决定孩子应该如何接受与面对这些框架的基础。如果“主流”教育注重填鸭多于思辨时,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更多元、不填鸭的苏格拉底式的培育方法,让孩子多思辨、多对话,激励他们发展判断能力,这也是父母了解孩子思维的最佳方法。
父母的任何“选择”,永远无法百分百的完美。毕竟,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别人家孩子的成长过程很难复制到所有孩子的身上。
任何“选择”都会包含妥协。父母不必强迫自己去帮孩子找到“最好”的路;父母只要尽了心力,孩子未来的人生与成长,就交给孩子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