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陶渊明背后的那位女人(图)

作者:张琦  2012-02-04 14:3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陶渊明的诗如出水芙蓉,自然清新,不事雕琢,受尽了人们的赞誉,不管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还是仙风逸骨的李白,都对陶诗推崇备至,也对陶潜刚直不阿的人格极为钦佩。可是,我却常常在想,陶潜的背后,有一个怎样的女人?

今天的女子嫁人,总要斟酌再三。有的选择嫁现货,嫁过去就名车华服,安心享乐;有的选择嫁期货,虽然暂时行市低迷,但是也许会有股市大涨的那一天,到时候也会改天换日。不管怎样,嫁的人总要有个前程,若没有,有盼头也总是好的。可是陶潜的女人则不然,嫁他,大约是媒妁之言,或者指腹为婚,他要怎样,也只好认了。

嫁过去时,想必她也是满心欢喜的。陶家也算是名门,祖上出了许多大官人,虽然到陶潜时已是家道中落,但也不是那乡野村夫,而是个满腔才气的英武男子。二十九岁之前,陶潜一直是闭门读书的。那时的她,每日只知小心侍奉,端茶研墨,洗衣煮饭,无微不至。心里却是欣慰的:嫁了这样一个知道进取的男子,想必以后的日子不会太难过。所以苦些累些,也便忍下来了。

那时陶潜喜欢琴书,雅爱闲静,学识渊博,通晓词律,但也并不甘心做一个隐士。哪个热血男儿没有建功立业的抱负?他,也是有济世之志的。每日闭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的日子虽然闲静,但也不过是为了明天的大展鸿图做个铺垫。终于在二十九岁那年,他开始做官了。靠他的才名,轻而易举就谋到了一个官职。这时候,她心下欢愉。嫁给他之后,日子过得一贫如洗,夙兴夜寐却依旧捉襟见肘。这下子可好,夫婿做了官,每月可以拿回几斗奉米补贴家用,一家人不必再饿肚子,这样多好。

可是,她没有欢喜多久,他就罢官了。理由是做不了。他生性耿直,品行高洁,如何看得惯官场的那一套?罢官之后,他又闲居在家。朝廷再来招录他也不去。于是她对他哭诉:“你不做官,孩子吃的米哪里来?你要眼睁睁看着我们都饿死吗?”他赌气:“我去劳作养活你们!”可是他哪里是做农活的料子,一亩豆子种得稀稀拉拉,草苗儿却蹿得老高。连日劳动让他的身体一日日弱了下去。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得已又絮絮叨叨逼他去做官。于是他时隐时宦,反反复复奔波在官场与田园之间。她总劝他要忍耐些,可他却常怀金刚怒目之气。终于,他看够了官场的黑暗,抛下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彻底归隐。后世里多少人为那句豪语叫好,可是,只有她知道,没有那五斗米,挨饿的是她和孩子。

他彻底做了农人,而她,也成了农妇。每日里荆钗布裙,顶着日头劳作在田野里。秋天里收获粮食,扣去杂七杂八的税收早已所剩无几。他又喜欢饮酒,可是家里实在没有余钱为他打酒,只有当友人送酒来时才能让他解一解酒瘾。她跟随他,尝尽了世间辛苦:“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背眠。”他的诗就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实在熬不下去时,他甚至去乞讨。看着昔日的翩翩才子变成乡村乞儿,她止不住泪流满面。可是她又能怎样,无奈他何,只好,随他去。

年成好的时候,他便饮酒赋诗,抚琴读书,一旁的她在低头缝衣,最小的孩子绕在她膝边牙牙学语。她眯起眼睛看太阳:要是一直这样安享流年,该多好,要是没有寒饿没有穷困,该多好……

她不知道,千百年后,他留下的那些诗作,早已成为千古名篇。她只知当世的人们对它们并不看好。她看不见他的前程,触目所及只是无尽的困苦。

可是她,却依旧包容依旧坚守,依旧是不离不弃。即便她知道,自己注定会被光阴湮没,也注定会被历史忘却。

多年以后,他被铭记,她被忘却,永远隐匿在了他的背后。

在今天,还有谁,愿意做陶潜背后的女人?

来源:西安晚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