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夜郎神秘的竹文化(图)

 2012-01-07 15:3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夜郎文化的主要源头贵州中水遗址

两千多年来,古夜郎的历史面貌,始终是一个未曾解开的谜。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它几乎成了一个神话的国度。“夜郎自大”贻笑百代,引起世人对夜郎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不管怎样,夜郎国在秦汉时期的西南夷数十个社会实体中最大之一。

时至今日,在中国西南掀起一股夜郎研究热,由于考古出土的历史文物不多,夜郎的历史真面目尚未彻底弄清,加上各地众多的文化遗存和传说,使人们对其夜郎文化更充满悬念。

夜郎文化包括采集、渔猎、农耕三大文化。而夜郎竹文化则是渔猎文化中的一个分支。

竹图腾崇拜发源于江边,是当地人的宗教文化,它伴随夜郎国的诞生而上升为国家机器的政治象征。

竹文化与神话

《华阳国志·南中志》曰:“有竹王者兴于遯水,有一女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问,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濮。氏以竹为姓,捐所破竹于野,成竹林,今竹王三郎神是也。”这条史料是夜郎国竹图腾崇拜的记载。它至少说明几个问题:

第一,“遯水”即牂牁江,亦即今之南北盘江。

第二,其母“浣子水滨”,应是习惯居住在江边水旁而不是其它地区的部落成员,这个部落信仰竹图腾。

第三,“大竹”中“闻有儿声”。说明这一部落崇拜的是江边生长茂盛的大楠竹(即当地布依族习惯称之为“龙竹”者),而不是其它竹类。这种江边生长的大楠竹,必须具备充足的水分和温热气候的生态需要,在其它高山寒冷处是不能成活的。

第四,在这个部落中的大型宗教仪式中应有大楠竹而不是其它作为神圣的崇拜之物。同时,这个部落及其后裔应继承对大竹崇拜的相应宗教礼仪。这是我们探寻贵州民族中的夜郎文化应当注意的很需要之点。

从史书考证,竹王出世正好在战国——秦汉的一百余年的兵荒马乱年代(公元前256—138年),渴求宁静生活的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从竹筒里诞生竹王”的美丽神话上。竹王既然投胎于竹,夜郎民族就理所当然地产生了对竹的崇拜。竹王被夜郎民族奉为神,其出世的神话,既是夜郎竹文化产生的历史依据,又为夜郎竹文化赋予了神化的色彩。

祭竹与葬竹

在夜郎民族代代相承的竹文化中,竹作为竹王的衣胞,其自然就依附有神的魅力。夜郎民族从而也就自然而然地认为竹对人具有庇佑作用,把对人间太平和美好生活的寄托,变为对竹的信奉与崇尚,夜郎竹文化也因此在夜郎民族中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他们的民风民俗血脉相连,代代相袭。

以竹庇佑生命与健康在古夜郎县——湖南新晃,侗家人千百年来的生育,婚嫁以竹庇佑、辟邪。男孩出生,公婆、父母为了其不生病和长命富贵,在男孩洗三朝的日子里,于屋边选一块好地,栽上一根金竹,父母对金竹(陪竹)的护理格外小心,让竹陪伴男孩快快成长。要是出生双胞胎的男孩,如其中一个不幸死了,那就非得载一根金竹陪伴活着的男孩不可。

新晃侗区,家家屋檐下随处可见挂着竹筛、竹簸,其用意就是为了驱邪。新娘子出嫁坐的花轿挂着竹筛、新娘子进门要从竹筛上走过;牛羊生崽的胞衣要用竹箕挂在树叉上……

新晃侗民对竹的崇拜和信奉为何如此精诚所至、沿袭不断,这与竹王非血气所生的神化密切相关,竹王是神,抚育神出生的竹有着抚育神的非凡的能力,竹可以驱走一切邪魔,庇佑人们健康、长寿。此所谓夜郎竹文化中的陪竹、隔竹是也。

祭竹、葬竹也与夜郎竹王生世有关。侗乡哪家若有小孩体弱多病,父母就到竹林中选择一根长势粗壮的大竹子,择吉日祭拜,在竹根上烧香烧纸,摆上酒肉粑粑等供品、挂红布、报孩儿的生辰八字,此竹从此成为该小孩的寄父寄母(公竹为“寄父”、母竹为“寄母”)。竹神自然会保护小孩逢凶化吉,祛病成人。

丧葬遇此,为不让灵柩久停家中,就用四块竹块放入墓穴的四角或用两根竹篾放入穴底,把棺材放在所垫竹之上然后安葬死者,待到时辰,将竹抽出,适时超度亡灵入冥。

葬竹中还有另一种做法,凡人死了,死者的亲儿子每人必备一根竹棍,称为孝棍,也叫哭丧棒,祭祀死者或出丧时,孝子要一直拿着竹孝棍,死者下葬后,竹孝棍摆放在墓前,以示其子孙陪伴亡灵。

时下还有的侗民在葬竹中檀变为以竹为骨架,用纸裱绘制作的各类时髦的家用电器模型(如电视机、电冰箱等)为死者祭奠和烧化。侗族沿袭到今的葬竹习俗与夜郎王生于竹有着密切联系,表示夜郎国度的侗族和竹相生相息,对竹有着深深的崇尚。

神秘的竹文化绝活

新晃侗乡还有代代相传的接竹、吞竹竹技绝活,使人看了对其感到高深莫测,更加表现出夜郎竹文化的神秘性。

原方家屯乡坳背乐村村民吴周周(后迁贵州省万山特区高楼坪镇新壮村居),以碗盛水,柴刀磨快,在烧香纸、念咒语毕,把长在竹林中碗口粗细的大竹斜刀剁下,口吸碗中水,往竹刀口处连喷三次,将断竹接上,竹被刀劈开处马上接得天衣无缝,竹勿绑、不倒、不枯,生长继续。

“吞竹”也是大饱眼福的竹文化表演。绝活表演者在吞竹前也要盛水、烧香纸、念咒语,把一根竹筷砍成三至五节放入水碗中,再张口把碗中的水与竹一口吞如肚内,你别担心,竹下肚后对他无任何影响,他已与竹“血脉相通”了。

夜郎文化源于牂牁文化

《管子·小匡》曰:“(齐恒公)九全诸侯、一匡天下,南至吴、越、巴、牂牁、不庚、雕题、黑齿、荆夷之国。”“注曰皆南夷国号。”说明春秋时期已有牂牁,且它是南方一个较大的古国,其名号才能与吴、越等春秋大国并立。

春秋之后,牂牁国衰,其国中夜郎部落兴起,至郡国并存之时,仍是以牂牁而不以夜郎作为郡名。

对此,著名的清代布依族史学家莫与俦在《南齐以上地理考》中有详实考证:“(牂牁)其国当自巴以西南并夜郎及以南之地,几与南越接,故《史记》、《汉书》并云:‘道西北牂牁江,江广数里。’此言接南越之处。又云:“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此言当后夜郎境中如此广远,皆得牂牁之名,其国之大可知。后虽此国渐微,他小国各雄长,而故名尚存。故置郡时,以最大之夜郎而不以名郡,亦以牂牁又古最大之国耳。”

《贞定遗集·牂牁考》又曰:“春秋以后,此国遂微,而西呕、夜郎、滇争相雄长,故《史记》、《汉书》言西南诸君长以什数,皆不及牂牁,盖降为夜郎旁小邑中,惟江水于旧国名,独无改称耳。逮约轩夜郎,又诛且兰,平南夷以立郡,而不取最大之夜郎为名,岂不以牂牁为最古且大之国钦。”

《异物志》又曰:“(牂牁国)处牂牁江上,因以江名国。”“俗人谓之越王牂牁。”

江即今珠江上游的红水河、南北盘江,地跨今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洲、安顺地区和六盘水市。说明当时因是越人分布地,统治者称“越王”,所以冠之以“越王牂牁”。这就是夜郎国前身的社会文化背景。

来源:明鉴阁论坛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