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北京儿童医院:挂号如春运 看病像打仗(组图)

 2011-12-03 03:3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3

排队、等待、拥挤,走廊即是病房,在北京最大的儿童专科医院——北京儿童医院,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多年,并愈演愈烈,2010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日接诊量多次逼近历史最高值。走进北京儿童医院,真实记录这所走廊上的儿童医院。

12月22日清晨,北京儿童医院内等待挂号的队伍在院内拐了几个弯,排到了二环边上。这样的现象,在2010年冬天愈演愈烈。据了解,很多通宵排队的外地家长,都是孩子的病在当地无法诊治,出于无奈才来北京求医。

12月25日,孩子的父亲李先生从房顶上摘下刚输完的液体袋。“今天总算输完了,孩子得病一家子跟着受罪”,李先生说,今天是孩子输液的第五天。由于输液室挤满人,她们只能呆在走廊上。

12月26日,刘女士将输液袋绑在楼道的扶手上。她的孩子一手输液另一手拿着面包啃,一顿饭就这样解决了。

12月26日,医院大厅中排号的家长和孩子,因为长时间的等待沉沉睡去。

11月25日,老王和儿子在候诊室的凳子上熟睡。4天前,他们一家4口从河北涞水县来到北京,孩子嗓子里有痰,在老家县医院看了近一个月,花去5000多元也没见好,只能继续来北京看病。自从21日走进医院,直到25日,他们都没出过门,吃住都在医院,晚上就睡在急诊楼的走廊里。“估计27日就能好了”,老王说。

12月26日,郝娇阳抱着八个月大的女儿在二楼住院部通往急诊的走廊里输液。“18号和19号输了俩天液,见好,可现在又烧到了39.5度”,家住大兴区的他早晨10点左右到医院,挂到755号,下午4点10分刚开始输液。

12月26日,一位老人抱着小孙子在楼道里休息,孩子在她怀里睡着了。老人说,输液室人太多,喘不过气来,孩子的爸爸继续留着排号。他们下午3点到的医院,排到1700多号,当时已是晚上8点40,仍没输上液。

12月26日,一名4岁的小朋友在输液,她的母亲殷芳说,她们22号中午12点来看病,输完液到家已是凌晨3点。到今天,连输了4天液,已经越来越有经验,“今天8点孩子爸爸就来排队,下午4点多已经输上液了。来这里看病就像工厂里的流水线作业”,殷芳说。

12月25日,输液中为了打发时间,一名母亲在走廊里给孩子讲起故事。

12月26日,宁小刚一家三口正在等待排号拿药,一会儿还要排号给发烧的孩子输液。他们避开人群来到相对人少的急诊三楼走廊里,享受着午后片刻的安静。

12月26日,医院的楼道里睡着一家三口。

12月26日,江女士呵护着熟睡中输液中的女儿,由于条件有限,又怕孩子乱动影响输液,江女士只好将孩子的小手和手机绑在一起。

自建院起,北京儿童医院一直实行24小时不间断门诊,没有节假日,一天三班倒。但即便如此,仍难以应对飞涨的病患,有数据显示,该院2003年的门诊量是130多万,而到2008年已涨至235万。图为北京儿童医院中的一处涂鸦。

据统计,2010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日门诊量多次突破8000人次,逼近历史最高值。为此,儿童医院启动了门诊应急预案。图为北京儿童医院中的一处涂鸦。

曾有记者对北京近10家三甲综合医院的急诊儿科做调查,发现多数综合医院儿科就诊力量和条件参差不齐:有的只配备1名医生和1名护士,有的仅收诊内科疾病,有的接诊截至22点。本就稀有的儿科医疗资源,无法满足日益膨胀的病患需求,近50%在京儿科病患都集中拥挤在北京仅有的两所儿科专科医院。图为北京儿童医院中的一处涂鸦。

“看个病像打仗,挂个号如春运”,患儿扎堆造成挂号难、住院难、医务人员工作强度过大、人员床位过于紧张,一系列的矛盾让医患双方都疲惫不堪。据悉,目前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都已着手扩展儿科医疗资源,而孩子们何时才能离开走廊,仍是未知。图为北京儿童医院中的一处涂鸦。

来源:网易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