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文章丢了命 中共开刀第一人(图)
王实味是共产党内因为写文章而丢掉性命的第一人(网络图片)
王实味写的第一篇文章是《政治家、艺术家》,那是1942年2月17日,文章发表在延安的《谷雨》杂志上。这位曾经在北大读过书,受过民主自由之风熏陶过的知识分子在文章中主张艺术家的主要任务就是“揭露一切肮脏和黑暗。”“因为黑暗消失,光明自然增长。”
王实味是出于热爱共产党的事业才写出这样的文章的,因为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和知识青年怀着光明的理想投奔革命圣地延安,但来到后感受到的并不都是光明,一些人对黑暗面不满,一些知识分子主张要揭露黑暗,而一些党性强的人反对揭露黑暗,强调要坚持党性。王实味的观点很明确,揭露黑暗就是为了让黑暗消失,就是为了党的事业更加光明。
一个月后,王实味又写了一篇文章《野百合花》,分两次发表在《解放日报》的副刊上。在这篇文章中,王实味例举了一些延安存在的问题,比如在前线将士浴血奋战的情况下,延安却是“歌啭玉堂春,舞会金莲步的升平气象”;比如讲官兵平等的革命队伍却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衣分三色,食分五等”,有个干部服小厨房阶层;比如干部待人冷漠,“缺少人对人的同情心”等。
尽管王实味的文章语言有些尖刻,但他说的是实际情况,其本意也是为了使革命队伍增加光明。他的观点被许多知识分子认同。
一介武夫最先把王实味的文章提升到了政治层面
王震从前线回来,在王实味工作的中央研究院的墙报上看到了王实味的文章,这位党性很强的军人不允许说党不好,他当时愤怒地说:“前方的同志为党为全国人民流血牺牲,你们在后方吃饱饭骂党。”
把暴露问题看做是骂党,这是非常愚昧的认识。王震向毛泽东报告,毛泽东晚上就到中央研究院用火把照明看了墙报。看过之后,毛泽东说:思想斗争有了目标了。
如果说王震的反应是朴素的阶级感情的条件反射,是素质低心胸窄的体现,而毛泽东的反应就具有“战略”眼光了,他要借此靶子开展思想斗争,整顿思想,把知识分子改造成党的驯服工具,而不再是思想者。
于是,王实味就成了斗争的目标。
毛泽东组织思想斗争非常在行。他在会议上不点名地批《野百合花》属于冷嘲暗箭,随之把整风的对象从党的高级干部延伸到了知识分子。王实味很快陷入了围攻之中。一篇又一篇众口一词的批判文章,一次又一次义愤填膺的批判大会。许多曾经与他观点一致甚至比他还激烈的人,如著名女作家丁玲,马上转变立场,向党投降,还成了最卖力的打手,以此证明自己的党性原则。王实味是个不愿意向歪理低头的人,他据不认错,更不检讨,由此导致斗争不断深入,问题的性质也不断地被拔高。从认识问题演进到立场问题再深挖到动机问题,最后,王实味被打成托派分子国民党特务,关进了监狱。与王实味关系近的几个人也被株连,被打成了反党集团。
王实味是在1947年被杀害的。当时国民党进攻延安,在转移过程中,负责看管的部队经请示中央社会部(康生为部长)同意,用大刀将他砍死。王实味遇难的时候仅仅41岁。
王实味是1937年抗战爆发时离别了妻子儿女投奔到延安的,他那时31岁。从那时一直到死,他再也没有见过妻子儿女。王实味是个孝子,到延安前他一直想通过写文章挣钱给父亲攒养老金,但是抗战爆发,为了民族存亡,也为了国家进步,他把家扔了,把父亲和妻女都置于脑后了。
王实味在延安翻译了200多万字的马列著作,为共产党的事业做出了贡献,然而,仅仅因为写了两篇不无善意的说了实话的文章,就被监禁了5年,最后被残忍地砍死。这在人类言论表达史上,也是罕见的悲剧。不幸的是,这只是后来无数悲剧的序曲。
王实味是党性摧残人性的牺牲品,是集中堵塞民主的牺牲品,是专制压制自由的牺牲品。是所谓的统一思想实质上是扼杀思想的牺牲品。斗争了“目标”王实味,从此封住了大家的嘴。
做为一个现代政党,党内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王实味说实话却引来了杀身之祸,提点意见说点看法就从立场挖到动机,就是敌人或敌人的代理人,这样一来谁还敢说真话,还是争先恐后地喊万岁最安全。从王实味事件可以看出,共产党在没有取得政权时,在组织内部对言论自由的控制就已经非常警觉和严厉了。
这也不奇怪,中国共产党是做为苏联共产党控制的共产国际下面的一个分支而组建起来的,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层层听命于上级的组织体系,与现代意义的政党相差甚远。按说党的意志是党员意志的集中,党员在党内可以自主地发表政治见解和意见。而共产党却总是强调思想统一,强调党性和组织性,强调服从,所以,对善于思考容易产生不同想法的知识分子们必须进行思想改造。思想改造的实质就是不要思想只要服从。王实味就是给知识分子猴们看的鸡。不服从实行改造绝没有好下场。
王实味被杀了,但做为毛泽东选定的思想斗争的目标,对他的批判并没有终止。1958年,毛泽东又亲自下令继续批判王实味,甚至远在南宁还要求北京把稿子发过去,他亲自修改题目写按语。为什么人都死了十多年了还不肯放过?很显然,那时候反右斗争刚刚结束,再批王实味对喜欢瞎掰掰的知识分子们具有无比震撼的威摄力。
两篇文章丢了命。王实味的悲惨遭遇仅仅是党性摧残人性、专制压制自由的开端,更多的悲剧还在后面。王实味大学的同学胡风,王实味的校友邓拓,许多在延安批判王实味时冲锋陷阵的“党性”文人或“觉悟”同志,包括那个及时见风使舵的丁玲,最后也都相继陷入了悲惨的境地,或者含冤而死,或者被长期监禁。
王实味是1991年被“平反”的。冤案似乎被“昭雪”了,但制造冤案的魁首和形成冤案的体制却没有被清算和改造。对言论自由的限制至今还理直气壮。
这是极其不幸和悲哀的。
- 关键字搜索:
-
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