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吕端的“糊涂”与不糊涂(图)

“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北宋吕端因被后人写入这副对联而闻名。“大事不糊涂”是宋太宗赵光义对吕端的评语,宋人文籍中多有记载,后被载入《宋史·吕端传》。宋太宗想任命吕端为相,有人反对,理由是“为人糊涂”,太宗说“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提拔了吕。

从反对意见看,吕端的“糊涂”在当时很出名。“糊涂”一是表现在对官场极看重的官位、排名等毫不介意。吕端为相前任参知政事(副相),比他年轻二十多岁的寇准随后也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吕端“请居准下”,请求让寇准排名在自己前面。吕端升了宰相,寇准还是参知政事,吕又想到寇准干练多才,但脾气耿直,万一内心不服气,合作不好,就误朝政大事了,于是请求太宗下诏,让副相寇准和他轮流掌印,领班奏事,一同处理国家大事。太宗采纳吕端的意见,但下令凡大事都先由吕端斟酌再上奏,明确了吕的最高权力,吕却总是谦让,从不专断。在论资排辈的官场,一再让权给资历、地位都比自己低的年轻同僚,在别人眼中,确实够“糊涂”。

“糊涂”表现之二是对钱财没什么概念。吕端历三朝皇帝,当了四十多年官,却不蓄资产,又轻财好施,常周济人。他去世后,三个儿子官位不高,生活日益拮据,办婚事没钱,只好把住房抵押出去。宋真宗看不下去,从皇宫内库支钱替吕家赎回房子,又赏钱财让他们还了旧债。宰相家的日子过成这样,足证吕端“糊涂”。

一个谦退、廉洁的人也可能是唯唯诺诺的庸才,吕端却不是。他对名位的退让使年轻的寇准在行政能力上得到更多历练,砥砺锋芒,日后成为一代名相。更重要的是,在国家大政方针上,吕端不仅毫不糊涂,而且思路清晰,深谋远虑,处置到位。西夏李继迁,屡屡兴兵与宋军交战,令太宗十分头痛。宋军俘获了继迁老母,太宗独召时任枢密副使掌管军事的寇准商量,准备公开处死老太太以震慑李继迁。吕端一改“糊涂”常态,主动找寇准问清始末,认为处置不妥,立即叫停,向太宗进言:楚汉相争,项羽抓了刘邦父亲,要在阵前烹煮,结果刘邦说你我约为兄弟,我爹即你爹,煮了就分我一杯汤吧。做大事的人不顾及父母,何况李继迁这样的叛逆之人呢?陛下今天杀了老太太,明天就能捉住李继迁吗?如果捉不住,只会深结仇怨,更坚定他的反叛之心。太宗觉得有理:那你说怎么办?吕端献策:在延州(陕西延安)妥善安置、奉养李母,对李继迁实行攻心战,虽不一定能招降,但他牵挂母亲,总会有顾忌。太宗连声称好:要不是你,就误大事了。后来,李母病死在延州,李继迁与吐蕃作战阵亡,其子对宋称臣,宋夏在较长时间内相安无事。事实证明吕端的战略眼光与行政能力均属一流。

名利小事,不介意,不计较,国家大事却毫不含糊。可见吕端并非性格颟顸,而是胸怀云淡风轻。这样的“糊涂“官员,多几个好。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