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一旦不讲道德,人间就成为地狱”
思想碎片拾零(续311)

● 由于主旋律长期提供的充足的阳光雨露,无神论在神州大地犹如雨后春笋般的疯长起来。结果,对于“间私语,天闻如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人人尽知的警示、对于“头上三尺有神灵”“善恶有报”的人人尽知的敬畏以及对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等人人尽知的尊崇,统统被无神论逐出人的主观世界,几乎赶尽杀绝。而被请进来安家落户的则是“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这句据说是出自于法国路易十五之口的暴君的名言,则把人性中的“潘多拉盒子”抖露开,于是,当今有些国人不啻法国路易十五,明白了人死后神马都是浮云,所以生前就“人生得意须尽欢”了,哪管身后洪水滔天呢?几乎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敢做;什么假冒伪劣都敢造;什么残忍杀戮都敢为;什么污染破坏都敢搞,完全丧失了理智并漠视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对此,如不痛下决心,进行“刮骨疗毒”,那么,眼前呈现的“经济繁荣”只能是建筑于沙滩上的“高楼大厦”,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因为人类先贤亚理斯多德早有断言:“人类一旦不讲道德,人间就成为地狱。”。

● 六年前笔者曾经说过:“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挂帅=一切斗!斗!!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金钱挂帅=一切钱!钱!!钱!!!”结果,“斗”把“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缘”;“钱”把道德摁到了底线以下。而这不禁令笔者想起了古印度的一句古老预言的告诫:“只有当最后一棵树木被砍下,只有当最后一条河流被下了毒,只有当最后一条鱼被抓住了,你才会发现金钱是不能吃的。”然而,到了“发现金钱是不能吃的”时候,这个“发现”对人类来说还有价值吗?

● 有一句人生箴言说得好:只要你的心田上空始终飘着朵朵白云,那么你的人生就不会有阴雨连绵。

● 到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年龄段,回顾走过的人生历程,才深深的体会到,友情的纯真,来源于对朋友的真诚相处和尊重。心灵的纯善,来源于高洁的真诚向往和追求;生活的纯美,来源于对生命的真诚敬重和呵护。

● 俗语云:“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中贪走近道的,往往晚到;好占便宜的,常常吃亏。爱寻捷径的,往往失足;喜欢显摆的,常常现眼。由此我联想到,曹雪芹在《红楼梦·红楼梦曲·聪明累》中所说的一句名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印度尼西亚说了一句名言:“没有自由的繁荣是另一种贫困”。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奥巴马在这里所说的“另一种贫困”大概指的就是思想贫困吧。纵观我国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产品生产者,多年来他们在精神生产领域却“少有成功之作产生”。那么,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正如笔者在一篇旧文中所说的:“当然不是他们创造思想产品的无能,而是长期形成的传统和观念的束缚:似乎只有党的领袖人物才能创造性的生产思想产品,才有生产新的思想品牌的资格和权利。这种传统和观念,往往把探索、追求真理与个人所拥有的政治权力、职位联系在一起,好象谁的权力越大,谁的思想就越正确;谁的职位越高,谁就越有资格探索、发现真理似的。而一般人要是提出点不同看法,就被视为异端,当然不准发表,只能闷死在腹中。否则,便会有马寅初、彭德怀、张志新、林昭、李九莲等人的下场。只有党的领袖人物对以前的‘经典’思想提出新的看法后,宣传机器继而大力宣扬,这是对以前‘经典’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而后一般人才被允许‘解放’一下思想,跟着舞文弄墨一番。这种传统和观念,即‘垄断真理的意识形态制度’(列宁、斯大林的话就是“圣经,只能称颂,不能怀疑,更不允许讨论、批评。”),从原苏联十月革命以后就逐渐形成了,并流行到我国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它严重地阻碍了这些国家思想市场的发展和繁荣,是这些国家思想贫困的根本原因,是与马克思主义者建立社会主义的初衷格格不入的。”(《也说“思想贫困不能算是社会主义”》原载《同舟共进》2002年第10期)人类历史证明,一个思想繁荣昌盛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的社会,不可能有一种思想可以指导别的思想,也不可能有一种思想通过强制凌驾于其它思想之上。

● 在前苏联“红色记忆”大清洗时期“思想监控”所打造的“残酷”,和中国“十年浩劫”时期“思想禁锢”所铸造的“血腥”相比,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前者的“残酷”并没有把帕斯捷纳克(《日瓦戈医生》的作者)和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的作者)等人类先贤送进坟墓,而后者的“血腥”却把张志新(敢向最高政治权威说“不”者)和遇罗克(《出身论》的作者)等无数追求真理的思想硬汉推到地狱。由此,我不禁联想到,“思想自由”本身所具有的力量可谓能“移山填海”,足够让一些人为追求真理而赴汤蹈火,视死如归;而让另一些人为呵护专制而感到惊恐万状,惶惶不可终日。

● 上网阅帖,不时碰见“碰瓷儿”这个词儿,那么啥叫“碰瓷儿”呢?上网一搜,才知道,“碰瓷儿”也叫“沾包赖”,这是中国人的一种古老骗术,即身上携带一件不值钱的瓷器在街上行走,故意与过路人相撞,瓷器当然是摔碎了,然后就扭住人家见官索赔,说是传世之宝什么的,讹人一个天价赔偿。原来如此。难怪现在大陆的过往行人,看见老人就会离得远远的,原来是生怕被碰了瓷儿。至于老人跌倒,那更是没人管,甚至他掏出钱来央求路人扶他一把都没人理睬。由此看来,国人对好的道德风尚则忘恩负义而传承不足,而对坏的厚黑伎俩的重演倒是情有独钟发扬有余。

● 政治学常识告诉人们,政府本来是没有利益的,政府如果说有利益就是为民争利。然而,政府一旦成为利益集团以后,就会蜕变为与民争利的政府。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句治世经典名言曰:“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大学》)现在中国政府积累了那么多的外汇储备,又跟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风马牛不相及,老百姓的心怎能不散吗?

● 前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即便在他享受了三十年的绝对权力之后的最后的岁月里,如能顺应民意从善如流,切实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话,那么,他不但可以风风光光走下政坛,而且极有可能会被知恩图报的埃及民众摆上圣坛供奉起来,像美国人对待华盛顿一样。然而,现在这种可能性已不复存在,他之所以落个躺在铁笼里受审的可悲下场,就在于他忘记了艾森豪威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人民只要温饱就能够满足,他们还不如呆在监狱里。

● 有人说,对韩信这样的人来说,宁愿在沙场与楚霸王交战,也不愿在街头与地痞流氓交手。因为打赢了地痞流氓,韩信充其量不过是一街霸,哪朝哪代这样的无名小卒都多如牛毛。而战胜了所向无敌的楚霸王,韩信就是名垂青史的齐王。即使在几千年之后,任谁都知道没有韩信的十面埋伏,就没有舞台上的霸王别姬。诚哉斯言。然而,此理喻之很易,践之却难,从古至今,又有几人能像韩信当年那样面对“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而“孰视之,俛岀袴下,蒲伏。”(《史记·淮阴候列传》)呢?

2011年10月30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于成玉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