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记者叶修综合报导】日前,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启动“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计划利用五年在全国培养百万中华小孝子。此举招来外界批评声浪,许多人质疑“量产孝子”的作用与真实用意。
新华社报导,该工程将针对4到6岁的孩子,分为“百日培养,三年跟踪,长期帮助”三种模式,从养礼仪、育孝行、养感恩、拓智慧入手,把孝心融入孩子的生活中。“百日培养”指儿童须每天早上向长辈问好,及培养儿童帮长辈捶背按摩等;“三年跟踪”指培养儿童交际和自理能力,兼分担家务;“长期帮助”则是为小孝子建档,在成长过程跟进指导。
“量产孝子”掩盖深层问题
不过这项计划遭外界批评不切实际,亦有人表示反感此种“群体式运动”。有网友质问,这是新时代的“道德量产计划”吗?难道这是在秀人类的道德“下限”?如果孝子少是因为没有培训,那么,贪官多是因为进行了培训吗?
羊城晚报评论,继千人同时为母亲洗脚、以唱红歌治病等等“奇迹”之后,又一奇迹横空出世了,这是一个“亩产千斤”般的育人计划。据报,专家的说法是:童蒙养正,孝心培养是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原点。但只要对社会问题的感知不出现障碍,就能看出孝道不是素质教育的“原点”,整个社会所存在不顾他人、不尊重他人才是主要问题。贪腐贿赂、伪劣产品、坑蒙拐骗、见死不救等等社会问题的内核原因正是不顾他人,唯利是图。在孝道方面出现的个案问题与这些社会大问题相比,只能算小巫见大巫。
时评博客作者王石川评论,其实,最需要培养孝道的不是孩子,而是成人。比如某地官员考核把孝顺纳入考核内容之一、“常回家看看”拟入法……这些足以说明,今天全社会的孝顺状况似乎越来越让人担忧。问题有主客观原因。以旅居在外的游子为例,大概没人不想常回家看看,但无法常回家看看,高昂的房价、逼仄的住所、频繁的被加班、微薄的收入,这一切让尽孝都变得有些奢侈。如果不解决这些难题,即便人们想孝顺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网友dede0有相同看法:今天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将来一对年轻夫妇要照顾两对老人,甚至更多。如果他们照顾不周或者无力照顾,就是不孝,这不是把他们逼绝路上吗?“量产孝子”给予国人的提醒是,做好在低福利社会求生的准备。
孝敬父母有商机
除了对培训效果存疑,外界也质疑这又是一个花纳税人钱的名头。
羊城晚报评论指,中国从来不缺德育课程、德育口号和德育宣传,而在传授知识方面,向学生灌输的有时也是伪知识,“道德家”要创造的也许不是“教育奇迹”―――在“百万孝子学员”的毕业证书背后,隐藏着“千万”商机,他们在孝敬父母之前,恐怕先要用学费孝敬“培训者”吧?
有评论指出,现在社会上各种国字头评比泛滥,中国伦理学会在“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启动仪式上,并没说培养不收钱。倘若“中华小孝子”还要与地方教育部门或幼儿园等机构定点合作,借行政力量收费培养,是不是顶着孝文化这顶大帽子行捞钱之实?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