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 官民两重天(图)


《南方周末》曝光位于北京顺义的「北京海关蔬菜基地暨乡村俱乐部」,专供北京海关的蔬菜基地。(网络图片)
 
【看中国记者李翔宇综合报导】“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乎民众根本利益。在中国,一方面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民众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另一方面“特供”泛滥,官员仗权自保。食品安全呈现官民“冰火两重天”的独特景象。
 
民以何食为天
 
有毒大米、毒韭菜、毒豆芽、毒粉条、毒花椒、人造鸡蛋、用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福尔马林浸泡的小银鱼、染色馒头、工业原料造的奶茶、添加漂白粉的面粉、敌敌畏浸泡的金华火腿、喂食避孕药的海产品、阜阳劣质奶粉、三鹿奶粉、双汇瘦肉精、地沟油。这长长的名单只是近些年被媒体曝光的有害食品中的小小部分。
 
今年5月,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等30多位年轻志愿者,用一个月时间查阅有关报导17,268篇,约1,000万字,筛选出有明确来源、有受害者的2,107篇报导,制作2,849条记录,完成一个《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数据库(2004-2011)》。该数据库披露的有害食品种类之多、分布范围之广、受害人数之众,令人震惊。
 
据中国官方统计,2010年各级监管部门查处13万起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案件。
著名的SARS专家钟南山,2007年3月在一次广州市人大会议上曾表示,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不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再过50年,很多人将生不了孩子。
 
他说,广州很多疾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都和食品安全(农药、添加剂、防腐剂和催生剂的过量使用)有很大的关系。
 
官员特供
 
2002年出版的《北京志‧副食品商业志》记载1949年后的“特供(特需食品供应)”历史。早期特供的对象仅包括全国重要会议、活动;外国元首、使领馆人员;中央首长等三类。1959年至1961年3年困难时期,特供对象扩大。同时特供范围之外的国家机关干部通过建立只供应自己部门的副食品生产基地等方式也开始“特供”。至80年代,干部“特供”蔚然成风,甚至扩展至县级干部。
 
2011年5月出版的《新世纪》杂志刊登一篇介绍特供的文章。文中提到一家位于河北省三河市郊的养猪场,其80%以上的出栏商品猪都供给承担中央特供任务的北京市二商集团下属的大红门肉类食品有限公司。该养猪场在质量保障上不惜成本。如2006年爆发猪蓝耳病,该公司舍弃政府的免费疫苗,而是购买16元一针的进口疫苗。
 
文章还提到特供清真食品的月盛斋公司,为保质量还派专人到内蒙古东乌珠穆沁大草原的基地驻守,全程监控。负责酱菜特供的天源酱菜为手工作业,所用酱油也是不含防腐剂的特制酱油。北京市农业局1984年就在北郊的小汤山组建特种蔬菜基地。
 
特供泛滥
 
地方政府部门和机构也开办自己的专属农场,开辟“特供渠道”。
 
今年9月官媒新华社一篇报导称,浙江一些政府部门在生态环境优越的遂昌县开辟农产品特供基地,不许当地的绿色农产品外卖。并且要求农民必须土法养猪,不许喂饲料和添加剂。除了土猪特供,遂昌县当地生产的绿色瓜果蔬菜,也被一些政府部门和单位看中。
 
中国政法大学的何兵教授曾披露,2010年8月他在全国各地旅行时,很多省级政府部门让他在他们食堂放心用餐——因为食物来自他们自己的农场。
今年5月5日《南方周末》一篇报导曝光了位于北京顺义的专供北京海关的蔬菜基地。该基地由两米多高的围墙和铁栅栏环绕,5名保安把守。这里种植的蔬菜绝对绿色环保安全,从生产到采摘的每一个步骤,都规定有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报导还称,在顺义有特供蔬菜基地的不仅是北京海关。

 

本文留言

作者李翔宇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