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国保清到保国保共

是保中国还是保中共?这个问题在海外当然不是问题,但如同辛亥革命前“是保中国还是保大清”的问题一样,自有其来源、自有其探讨价值。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死去活来,公开亮相北京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大会,令中共太子党的地位再趋稳固,更令这个问题有探讨的必要。

海外反对派保国不要中共

“保中国还是保大清”,这是戊戌变法时就提出的问题,在清朝预备立宪的过程中,这个问题成了立宪派与保守派交锋的焦点。康有为、梁启超等立宪派的目标是保中国,顺便保大清,而保守派和满族权贵的目标是保大清,顺便保中国,但同盟会成立后的革命党,是只想保中国,不要大清。

与晚清的立宪改革相比,今日中国的政治改革也面对类似的问题。保中国还是保中共的问题,成了折磨中共高层的一道难题。目标不同,决定了改革的路径不同。保守派想保中共,维护中共的一党专政,他们只想扩大党内民主,不搞普选、不搞三权分立,能否保中国继续发展只是顺便的事;改革派则想保中国,希望透过政制改革,维护经济改革的成效,进而保中共的领导地位;海外的反对派则如同当年的革命党,当然只想保中国,不要中共。

太子党誓保红色江山代代传

将太子党全部归类为只想保中共、反民主的保守派,虽然未免太过简单化,但以薄熙来为代表的太子党,所显露的“誓保红色江山代代传”心态,决定了他们的任何政治作为,不管是唱红打黑,还是重提共同富裕口号,都只是为了维护其父辈打下的江山能留在他们及其子孙手上。

当年戊戌变法如果成功,可能不会有后来的辛亥革命。但是,当清廷的立宪改革变成权力再度集中到权贵手中时,革命已不可避免。如今,中共太子党的改革以否定民选机制、否定新闻自由、否定司法独立为前提,决定了其改革不可能解决社会不公、权贵腐败的问题。中共惟有突破保中共的框框,在保中国的心态下加快政治改革步伐,才有可能避免重蹈清廷覆辙。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