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看了一遍神韵,再次感到“修道人”意味深长,于是形诸笔墨,与大家分享。“修道人”通过两个修炼人的经历和结局,展示了很大很深刻的内涵,从始至终都贯穿着两个人的对比。其实对所有修炼人而言,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棒喝。可以从四个方面予以分析:拜师、修炼、分道、结局。
拜师。大幕拉开,在一山脚小镇,道人破布裹身,踉跄而行,最后委顿于地。此时两个年轻人相继登场(故称其为甲、乙)。甲目睹此情,向乙打个招呼,就抢前准备救助道人,没有任何犹豫。乙呢?先是感叹,接着后退两步,而后才下了决心,走上前去。从这里已经显示出甲、乙心性高低的不同,甲善根深厚,当仁不让,乙瞻前顾后,思而后动。道人露出真容,劝二人修道之时,甲稍加思考就断然决定追随道人修炼,乙一再犹豫徘徊,那个挠头的动作就是表示拿不定主意。这里就有个悟性高低、求道之心强弱的对比。直到看见道人飞着走了,乙才下决心修炼,这已经是破了一些迷、带着有求之心了。最后的拜师,甲是跪拜,乙只是作揖而已,两种象征的动作显示二人对师父诚敬的态度不同。整个拜师的过程,可以看到甲乙二人的心性、悟性、求道之心、对师父的态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也在暗示最后的结局并非偶然。
修炼。真正走入修炼就存在一个精進不精進的问题,在魔的干扰诱惑面前动不动心的问题。在他们打坐的山洞崖壁上刻着两个大字“精進”,就在提醒观众这个问题。在修炼中,甲乙二人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状态:甲坐姿端正,乙东倒西歪;在魔的干扰面前,甲坦然不动,乙东张西望;甲勇猛精進修习师父传授的法术,乙昏昏沉沉、垂头打瞌睡。当群魔来袭的时候,甲金刚不动,群魔无功而退;而乙兴奋莫名,在魔女的干扰诱惑下,没有守住自己的心性,放纵自己的色欲之心,彻底败下阵来。
分道。除了开头,这一部分主要用虚的手法表现。乙没有守住心性,不能再修了,道人就让他下山回家去了。我们可以看到,乙除了在危险关头被师父救下后磕头合十外,对不能再修炼只是感到沮丧而已,并没有表现出十分的痛悔,并没有恳求道人让自己继续修炼,他根本不知道珍惜修炼这世间最殊胜的机缘。后边的事就可想而知了,乙从此混迹于常人之中,追名逐利,升官发财。而甲已经得道了,可他需要在常人中去云游、磨练自己的心性。
结局。场景回到开始的山下小镇,这时的乙做了官,衙役开道,百姓回避,志得意满,威风十足。乙看到甲头戴斗笠破衣烂衫,象个乞丐,竟然当道而立并不回避,先是让衙役驱赶,而后才自己上前亲自查看。当他揭开斗笠,看到竟是原来的道友甲时,一连用四个夸张的动作表示此时乙的心情:惊诧、叹惋、嗤笑、夸耀、排斥(修道)和不屑一顾。而甲显露出自己的真实面目时,乙才表现出极度的吃惊,尤其当天女翩翩起舞、天宫隐现云端时,乙就只剩下仰慕和赞叹了。如果说开始乙是个中士,对于修道的态度“若存若亡”,还有几份信心,到最后出场时他已经成了下士,直接嘲笑修道人了。作为曾经的同门师兄弟,甲为乙展现的一切,是对道法的证实,也是对他的慈悲和点化。当然,乙能否从新走入修炼,那是另一回事了。
在短短一段舞蹈中,刻画了两个修道人的经历和结局,展现了深厚的修炼文化,且不说舞蹈之精妙、表达之准确,能够容纳这么丰富的内涵,确实是神来之笔,非常人所能为也。
- 关键字搜索:
- 神韵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