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建行是谁的提款机(图)
美国银行5日晨宣布,已经与多家中国金融机构达成协议,将以83亿美元的价格向后者出售其所持中国建设银行约一半股份。这是美银入股建行六年多以来,第四次减持股份,并累计获利75亿美元。
建行足够大度、宽松,表示完全理解美银出于自身原因减持部分股份,美银承诺,未来双方战略合作地位不会改变。美银真是情深意切,虽然不得不减持,却还要保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了建行的未来不辞辛苦。
太史公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谁也别冒充“活雷锋”。
美银的减持原因是为了补充资本金,建行成为美银补充资本金的源头活水,而国内上市银行补充资本金主要办法是在股市狮子大开口的再融资,和发行次级债、可转债等,把投资者的钱袋当成源头活水。以建行为例,去年11月1日发布了617亿元A+H股配股融资计划,A股、H股预计融资额分别为24亿元、593亿元。这是在A股市况低迷之际下调之后的融资量。今年3月28日,建行行长刚发出2011年不会再融资的豪言,6月10日就宣布,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拟发行不超过800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券用于充实公司资本。
对比之下,美银的做法着实高明,完美地诠释了成为中国大型金融机构的战略投资者会有多少好处。
以战略或者财务投资者的身份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购股。扬韬先生有个统计:2005年6月,美银从中央汇金手中买进建行174.8亿股,作价1.065港元,合计投资25亿美元;2005年9月,建行IPO,美银买入16.5亿股,作价2.35港元,投资5亿美元;2008年6月,以2.42港元的行权价买进60亿股,同年11月以2.8元买进195.8亿股,交易对手都是中央汇金。至此,美银投资只有119.1亿美元,从中央汇金处的购股价从1.065港元到最高2.8港元不等。全部447亿股,平均每股成本0.266美元,合2.07港元!2010年11月,美银参加H股的配股18亿股,成本10亿美元,则其累计持有的建行股票465亿股,总成本130亿美元。
美银入股建行6年多,赚取的收益是多少?累计套现194亿美元,获利75亿美元,还有90亿美元的市值,合计收益超过150亿美元,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不仅如此,在净获利75亿美元,还持有建行5%的股份,言之凿凿要负责任,如入无人之境,甚至可以刚增持马上减持,2008年11月,美银投资70.6亿美元增持195.8亿股,次年1月,减持56.2亿股套现28亿美元。美银所获利益只有汇金可以相比一二,其他投资者就是拍马也赶不上。
相形之下,中国的金融机构投资效益让人惨不忍睹,中投以30亿美元购买黑石的没有董事席位的10%股份;招商银行在工行、交行、建行、澳纽银行等强敌环视之下以193亿港元的高价获得永隆行;2007年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差点在股价最高时登上了这艘“泰坦尼克号”……如果次贷危机晚半年发生,中国金融业不知道还要遭受多少损失,让人不寒而栗。
建行不止一次提到美银对建行的战略性帮助。在建行网站上,一篇2010年4月29日发布的文章赫然在目,题为《银行战略合作的典范——中国建设银行与美国银行战略合作纪实》,指出“4年多来,双方完全遵守和实施了当初的协议,成为国有银行对外资开放的经典案例。截至目前,建设银行与美国银行累计完成41个协助型项目、31个咨询型项目、233个经验分享项目,美国银行有超过1550名专家参加了战略协助。开展了5期共43名中层管理人员赴美跟岗培训,近3900名员工接受了由美国银行专家提供的各类培训”,文章罗列了九点成果。笔者只想问一句,至今没有引入国际战略合作的招商银行在市场化的人才、风险、信用卡等业务上,难道就落于建行之后?
更可怕的是,美银股票的接盘者主要是国内金融机构。也就是说,美银赚的是这些机构的钱。之前就有报道称,“一个包括淡马锡及其全资 控 股 的 对 冲 基 金SeatownHoldings在内的财团从美国银行手中收购了其出售的中国建行5%H股,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及中信证券是上述财团的成员”。
5日下午最新消息称,香港联交所股权变动资料显示,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8月29日以每股4.94港元购入44亿股建行H股,持股比从6.27%上升至8.1%。淡马锡今年7月曾减持建行15亿股,配售价6.26港元,持股比从7.03%降至6.27%。由此,淡马锡成功高抛低吸建行H股。
国内金融机构在建行股价位于4元以下的低位时不增持或者少量增持,如今却以每股4.94港元的价格接盘美银,原因何在?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此类反常现象不向国内公众交待清楚,大型金融机构有什么脸面要求多分外储,有什么脸面要求普通投资者看好中国金融机构?所谓中国投资机构在海外投资账面亏损,却有战略成功的老调,请不必再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关键字搜索:
-
叶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