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瓠可不是盘古(组图)


盘瓠


盘瓠皇 

盘古的传说早于盘瓠。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年,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互为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

文献中关于盘瓠的、现知最为明确的记载,当为东晋干宝《搜神记》和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现录干宝的《搜神记》卷十四于后:

高辛氏,有老妇人居于王宫,得耳疾历时。医为挑治,出顶虫,大如茧。妇人去后,置以瓠蓠,覆之以盘,俄尔顶虫乃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盘瓠,遂畜之。时戎吴强盛,数侵边境。遣将征讨,不能擒胜。乃募天下有能得戎吴将军首者,赠金千斤,封邑万户,又赐以少女。后盘瓠衔得一头,将造王阙。王诊视之,即是戎吴。为之奈何?群臣皆曰:“盘瓠是畜,不可官秩,又不可妻。虽有功,无施也。”少女闻之,启王曰:“大王既以我许天下矣。盘瓠衔首而来,为国除害,此天命使然,岂狗之智力哉。王者重言,伯者重信,不可以女子微躯,而负明约于天下,国之祸也。”王惧而从之。令少女从盘瓠。盘瓠将女上南山,草木茂盛,无人行迹。于是女解去衣裳,为仆竖之结,着独力之衣,随盘瓠升山入谷,止于石室之中。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辄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盖经三年,产六男六女。盘瓠死后,自相配偶,因为夫妇。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裁制皆有尾形,后母归,以语王,王遣使迎诸男女,天不复雨。衣服褊裢,言语侏离,饮食蹲踞,好山恶都。王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号曰蛮夷。蛮夷者,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其受异气于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田作贾贩,无关繻符传租税之赋。有邑君长,皆赐印绶;冠用獭皮,取其游食于水。今即梁、汉、巴、蜀、武陵、长沙、庐江郡夷是也。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其俗至今。故世称“赤髀横裙,盘瓠子孙”。

范晔《后汉书》: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彩,名曰盘瓠。下令之后,盘瓠遂衔人头造阙下,髃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大喜,而计盘瓠不可妻之以女,又无封爵之道,议欲有报而未知所宜。女闻之,以为帝皇下令,不可违信,因请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于是女解去衣裳,为仆鉴之结,着独立之衣。帝悲思之,遣使寻求,辄遇风雨震晦,使者不得进。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盘瓠死后,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其母后归,以状白帝,于是使迎致诸子,衣裳斑兰,语言侏离,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帝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其后滋蔓,号曰蛮夷。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先父之功,母帝之女,田作贾贩,无关梁符传,租税之赋,有邑君长,皆赐印绶,冠用獭皮。名渠帅曰“精夫”,相呼为“姎徒”。今长沙、武陵蛮是也。

比照以上几条史料我们能看到,很显然,盘瓠并非开天辟地的盘古。因为在盘瓠问世之前,已有人类,而不是“天地浑沌如鸡子”之时。

那我们把讨论的重点放到盘瓠。

《搜神记》和《后汉书》关于盘瓠的记述大同小异。

相同之处是:盘瓠是一条为高辛氏效力之犬,曾将敌人首领的头颅夺取,因此赢得了妻子辛女。盘瓠与辛女结婚之后,穴居深山,生下六男六女,他们就是蛮夷的祖先。这个民族有着自己的个性——着五色衣,语言侏离,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外痴内黠,安土重旧。

不同的是:

首先,《搜神记》提到了盘瓠的原型是一条“顶虫”,他的姓名和形体的来历:是巫医将它“置以瓠蓠,覆之以盘,俄尔顶虫乃化为犬”。

这里应该注意的是“瓠”,瓠瓜,俗称“瓢瓜”,一种瓜菜,不是葫芦、类似葫芦,将老瓜晾干、出掉瓜囊之后,能作水瓢;洞庭水乡一带的农家至今仍在房前屋后栽培,其藤爬上屋顶,其果结在屋顶上。这一点与民间传说中的洪水葫芦神话有些联系。

其次,《搜神记》指出在东晋时期,盘瓠文化传播在“梁、汉、巴、蜀、武陵、长沙、庐江郡夷”,即今天的河南、湖北、四川、湖南、江西的“蛮夷”之中。

在湘南,盘瓠的传说很接近古代文献的记载:

古时评王与高王打仗,高王多次侵犯评王的地方,弄得国不安宁。评王出了一张榜文:谁取得高王首级,就将三女儿英花公主许配给他。上天有一只龙犬叫盘瓠,下凡揭了皇榜就诏出征,渡海取了高王首级。评王担心人犬不能婚配,有意毁约,但英花公主劝父亲信守诺言。盘瓠被英花公主的真情感动,有心降临人间,于是向评王说:请大王将大殿上的金钟取下,罩在我身上四十九天,我自变成人形。得到评王允许。盘瓠罩在金钟内的第四十八天,英花怕盘瓠在金钟内已闷死,便揭开金钟,不料钟内的盘瓠还有头部没有变成人形。评王不负前言,让女儿与盘瓠完婚,并封其“盘王”,迁都青州会稽山。盘王与公主相亲相爱,生下六男六女,评王分赐盘、沈、包、黄、李、邓、周、赵、胡、雷、唐、冯十二姓给其子女。这就是瑶人十二姓的来由。

这个传说值得注意的是:它告诉我们,盘瓠被“封王”后,又迁都“青州会稽”。我们知道,姑蔑本是黄河流域的一个古老国族,商周之际,姑蔑国被征服,一部分人由中原迁往东方、由夏而夷。 山东诸城也有会稽山,也在青州境内。商周时期有一个蒲姑国,就在今青州府博兴县内。商代的蒲姑部落是瑶族的祖先,因此商代的蒲姑国也应归属于瑶族。他们就是今天瑶族人的祖先。因此,盘王的传说给了我们这样一个信息:盘王氏族的起源,与战乱有关,青州会稽一带曾是他们生养繁衍之地。

口述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一些还原历史真象的、新的线索。

在口述历史中,贵州台江县的瑶族有一则传说,大致内容如下:

很久以前,国王登基接位时,有位非常勇猛的敌人来攻打他,朝中无人能敌,王召集大官来商量,他说:“谁要是把这个敌将杀了,我就把女儿嫁给他。”结果还是没有人能够战胜。不久,那王脸上忽然长了个肉瘤,越长越大,后来自己掉了下来,他拿了顶帽子将它盖在桌子上。过后不久,王揭开帽子一看,肉瘤变成了一条小狗,王就给他起个名字叫邦尕(Bangb Gab)。小狗长大后,一天,把敌将的头衔了来,王见了敌人的头反倒没了主张,即把文臣武将招来,可众人谁也不敢说该怎么办。还是姑娘自己说:“只要我爹的天下太平,我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是我的命。”就带着狗顺河向西方来。后来,因为过一个隆重的节日,王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就派人顺着江河往西去寻找,找了很久才找到。他们已经生养了三个男孩,狗刚刚死去,它的妻子把它停放在正房,拿些树圪兜让孩子们敲打,守灵一天一夜。那个去寻找的人回来把他们的情况告诉王,王说:“它的功劳大得很哩,你们去看看那边有什么东西最大,就拿来祭祀它吧”。“那里水牯牛最大。”那人回答说。王说:“十三年拿大水牯祭它一回,祭的时候要什么礼物你们来告诉我。”后来他们要的祭服祭帽都送来了。他还告示普天之下:你们要碰上一些人戴着尖顶帽,披着一块毛毡,慢步走着,骑马的要下马,坐轿的要下轿。于是现在人们按着王定下的规矩来吃鼓藏。

这个传说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神狗是出自人身上长出的“肉瘤”、亲人“顺着江河往西去寻找”女儿、“狗刚刚死去”却“生养了三个男孩”,——这是世界“复活”神话的几大“要素”,它与春天的祭祀有关,这种神话几乎遍布世界各个民族。

“拿些树圪兜让孩子们敲打,守灵一天一夜”。这与《搜神记》中的“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能与为印证,这是一种种盘瓠的祭祀仪礼。

祭祀要用“大水牯”,这就与“椎牛”有关。

在贵州苗族有这么一个相类似的传说:

神农时代,西方恩国有谷种,神农张榜布告天下:“谁能取得谷种,愿以亲生女儿伽价公主许配给他。”由于恩国太遥远,无人敢来揭榜。一天,宫中的御狗翼洛揭下皇榜。第二天它便前往恩国,到了那里,正值秋收,恩国皇仓里堆满了金黄的稻谷。翼洛爬进去滚了又滚,全身沾满了谷种,爬出来就往回跑。恩国国王发现后骑马来追,就要被追上时,它猛回头跳上马,一口将国王咬死,安全归来,神农便将公主嫁给了它。婚后两年,公主生下个大血球,神农听了,一剑劈开,从里面跳出七个男的代兄代玉(苗人)和七个女的代茶代来(汉人)来。一天,代兄代玉带着翼洛去打猎,有条水牛在一旁哈哈大笑,代兄代玉问它笑什么,水牛说:“笑你们不认识自己的老子。”代兄代玉问:“我们家老子在哪呀?”水牛指指翼洛说:“它就是你们老子。”翼洛也点头说是。代兄代玉很生气,认为狗想做他们的爸爸。一怒之下,七人抽出七把铜刀铜剑,把翼洛杀了。回到家中,他们告诉母亲,他们将翼洛杀了。伽介公主当即昏了过去。醒来后大骂代兄代玉:“翼洛就是你们的阿爸呀,你们连老子都杀了,还成什么人。”便要杀他们,代茶代来和人们都来求情,伽价公主还是不依。最后,神农传旨说:“你代兄代玉无知误杀,免于死罪,水牛不该多舌,罚它世代为人犁田耕地,今后还要杀来祭祖。”以后每年秋天,代兄代玉都要杀水牛祭奠“奶妫马勾”(即神母狗父)。

这一则传说与前一则大同小异,但其中有“儿子杀父亲”亲人相残的情节,同样也是“复活”神话的重要元素。这一点,说明两则传说,都比较原始、古老。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