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中铁建沙特项目巨亏 国家又光荣买单
在高铁概念股热炒之际,一则让他们失色的消息四处流传。诸多媒体报道了一则老新闻:中铁建沙特项目巨亏,由国家买单。
1月22日,上市公司中国铁建公告,公司与控股股东中铁建总公司签署沙特麦加轻轨项目相关事项的安排的协议。双方约定,自2010年10月31日后,由中铁建总公司行使及履行公司在总承包合同项下及因总承包合同产生的所有权利义务;中铁建总公司将向公司支付20.77亿元;且公司不再承担沙特麦加轻轨项目后期亏损。公司在该项目上的亏损被锁定为最多亏13.85亿元,同时,对于该项目的索赔收入优先用于补偿公司。
这一公告意味着沙特轻轨亏损由中铁建与母公司分别承担。根据中国铁建2010年度业绩,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701.59亿元,同比增长32.25%,实现净利润43.17亿元,同比下降35.88%,每股收益为0.34元,2009年为0.53元。年报显示,集团年度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净额为62.53亿元,较2009年下降64.22%。如果由中铁建全部承担沙特项目的亏损,则意味着中铁建净利还将下滑一半左右。
中铁建沙特项目亏损主要由母公司承担,今后如果索赔成功上市公司还将得到优先权,成为上市公司的净利——有黑锅我背,有利润我躲——母公司如此母爱让人感动莫名。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母公司之所以愿意背黑锅,实在是因为持股60%以上,与上市公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笔坏账最终将由谁承担,目前还是未知数。有几种可能:或者由国资委用国企红利弥补;或者用今后的盈利逐渐弥补;或者到市场圈钱由投资者承担;当然,最坏的可能是坏账剥离由全体储户或者纳税人买单。
母公司不会吃亏。果然,一笔交易就要成行,今年6月17日,公司公告向证监会提交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拟募集不超过80亿元,铁建总公司以一些路桥公司、房地产公司股权为对价,认购金额不超过40亿元。当然,考虑到中铁建股票6月23日最低到每股5.63元,7.74元的发行价显示了公司对未来的信心。
只考虑到建设规模、订单量,中铁建可以称得上天字第一号的特大蓝筹股。根据一季报,新签合同量就高达803.9亿元,年度计划5500亿元。截至一季度末,公司未完工合同高达9733.7亿元,其中海外合同1228亿元。这还是紧缩政策下被迫压缩的结果。每每看到这样的数据,让人不得不感慨央企在签订合同时的“气吞万里如虎”,但看利润率与经营性现金流,却往往让英雄气短:在多数黑锅由母公司背走的情况下,去年净利润率仅为0.90%;今年一季度末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0.3400元,如此利润率恐怕是只赚吆喝不赚钱。
固然,这样财大气粗的央企往往公积丰厚,净资产与未分配利润让人羡慕,可所有这些家底就是换不来真金白银,还得向市场狮子大开口融资。显然,这家公司或者处于急剧扩张期,或者其净资产的含金量值得推敲,其快速的发展模式过于冒进。
一个根本质疑是,如果多数海外订单存在隐性风险,在亏损的情况下还要上级督工,加班加点赶工,那么,1228亿元的订单,就意味着1228亿元以上的大亏损,就意味着内部管理不以盈利为导向,而以其他的政治任务为导向。如此公司与华为等市场化公司截然不同,走出去多少次就让人揪多少次心,能够做到盈亏平衡算是不错,毛利率达到8%就是谢天谢地。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底,我国1.2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3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2457.5亿美元,居全球第15位。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急功近利,除了能带来威加海外的心理优势之外,实在是没有多大的实际利益。中国企业面临地缘政治危机,不同的法律体系与劳工保护措施,以及汇兑损失等。如果说这些因素全都可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学习、克服,那么,央企的不以盈利为导向的非市场取向,却不是走出去的经验所能够改变的。相反,这样的企业越是走遍世界,也就是把冤大头当遍了世界。按照200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有71%的海外投资由国企完成,商务部的数据显示65%的海外投资都在亏损,如此算来,1万亿美元的海外投资又有多少亏损?国资委一纸《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如果能够解决市场效率,央企低效就不会成为世界难题。
在全球竞争时代,中国企业应该走出去,但必须是市场化的企业。笔者相信,在国际市场,华为、中兴、吉利的出行能够带来中国的全球企业,而不是中国铁建这样的公司,规模庞大,却缺乏市场根基,风吹即倒。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关键字搜索:
-
叶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