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调控失效 北京严重受挫
二十多年无人能及的增长使得中国从一潭经济死水转变为经济发电站,以惊人的速度从世界上其他地方吸收商品和资金。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其他主要资源生产国搭乘这列快车实现了自身的极大繁荣。如今,这个庞大的红色机器处在重要转折点。
用一位批评家的话说,它是否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泡沫经济体,一个即将被拆穿的巨大骗局?或者说它真的是一个正在苏醒、将要主宰世界的巨人,是迄今为止唯一成功地以资本主义模式作为维持社会秩序和确保共产党牢牢掌权的手段的共产党国家?
中国大量注资的做法产生了效果。重要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性住房项目迅速展开。大量政府补贴使得许多工厂维持开工,避免了无数失业农民工走上街头的可怕景象出现。然而,低成本信贷和投资资金大量涌入也在房地产和其他资产部门造成危险的泡沫。
如今,北京正在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放慢经济列车的运行速度以抑制持续上升的通胀率,并且不使这辆列车脱轨。新的“十二五”规划列出了清晰的议事日程,打算把增长重心转移到促进国内消费方面,减少对低成本制造业的依赖,发展服务业并对生物科技等“新兴战略产业”进行大量投资。
据经济学家估算,如果这次经济转型成功,随着工资增长和收入差距缩小,中国将能够适应更低的年增长速度。中国的支持者们认为,这个国家仍然走在取代财政受挑战且政治瘫痪的美国和欧洲的道路上,将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一个在本世纪剩下的时间内将远远超过其对手的国家,就像英国主宰19世纪和美国主宰20世纪大部分时间一样。
潜在危险:经济“暗礁”越来越多
【法国】:中国经济重新着陆
中国这台发动机会不会停下来?就在不久之前,这个问题是不可想像的,然而最近几周来,上海股票交易所的表现却让人们不得不开始心生这样的疑问。事实上,上证综合指数已经从今年4月中旬的阶段性高点下跌了12%。多项数据也显示,中国经济放缓不再只是假设,而是已经成为现实。
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力遏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也开始逐步收紧贷款:本月14日,央行再次决定上调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切最终会影响到投资者的信心,进而影响到中国的工业生产。尽管中国工业的增长势头依然不错,但其增幅却是最近9个月来最低的。所有经济学家都调低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当然,其中也有市场反应过度的因素,因为中国经济突然崩溃的可能性并不大。不过,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变得温和。
中国经济所要避开的“暗礁”越来越多。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连续几个季度在高位徘徊,这已经引起了北京当局的担忧。一些行业性的问题也开始显现,首当其冲的是汽车行业。如今,全球各大汽车生产商都已云集中国,而此时中国市场上各类汽车都在降价。
这样一来便可能出现一些赔钱贱卖的情况。另一个十分重要的行业如今也在经历着“瘦身”行动,这个行业就是铁路。过去几年,中国一直在无节制地兴建高速铁路,如今当局已着手对负债累累的铁道部进行整治。
当然,因此而认为中国将出现大灾难也是错误的,因为巨量的储蓄长期以来一直在无形中支撑着中国经济。亲朋之间相互借款用来开一家餐馆或小店是足够的,但那些中等规模的企业还能靠这样的钱来维持吗?这里实际上触及了中国金融体制的局限性所在:强大的国有制特征,它首先所要充当的是北京的决策当局和大型国有企业之间的传送带。
这种运行模式虽然在当年实施经济振兴计划期间显示出了有效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银行很少会把企业的偿还能力以及项目的可靠性作为其贷款的发放标准。这就造成了市场的扭曲:大企业能够以很低的成本获得大量流动性,从而导致过度投资,而小企业的借贷成本则居高不下。
扩大内需:并未收到满意效果
【美】:中国消费开支在经济中作用减弱,政府目标受挫
中国政府陷入两难境地:遏制通胀的行动正在破坏试图使消费者成为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主要推动力的努力。未能减少对出口和投资支出的依赖导致这个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需求变化的影响。
本周公布的政府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零售额增长减缓至16.9%,低于过去5年的平均水平。而相比之下,今年头5个月,工厂和房产等固定资产支出(不含农户)增长25.8%,这是近一年来的最快增速。
伦敦凯投国际宏观经济咨询公司分析家估计,去年个人消费可能已经降至GDP的34%,为中国3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就在10年前,这个比例为46%。
自2006年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誓言将提高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但到目前为止毫无效果。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关键字搜索: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