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社论被批逻辑混乱

【看中国记者甄贞报导】中国选举与治理网近日发表属名“菁菁远山”的文章,对最近《环球时报》在民间倍受诟病的两篇社论发表看法,指内容词不达意、逻辑混乱。

属名“菁菁远山”的文章表示,《环球时报》是《人民日报》的“子报”,这种定位也就决定了其“主旋律”的性质,循着这个思路,他详细看了它最近在民间倍受诟病的两篇“社论”,一则是2011年06月12日的《名人宣扬社会恐怖主义应被禁止》;另一则是2011年06月13日《泄愤重案制造者必须被依法严惩》。读罢总觉文不对题、词不达意、逻辑混乱,始终没有弄清社论的主旨。

名人“被”政府不怀好意

作者“菁菁远山”指,在《环球时报》前一篇文章中,社论开篇就说:“宣扬社会仇恨在文明国家通常都是不允许的,但在中国的互联网上,这个问题似乎在失控。一些名人加入了对仇官、仇警、仇富的鼓吹,即使有人以恐怖主义方式袭击无辜的官员和警察,也会有人把他称为‘英雄’,有的名人公开在自己的微博里这样做。中国主流社会应旗帜鲜明地反对之。”《环球时报》社论的作者用了“仇官、仇警、仇富”,这本来就与中国的现实不符。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都需要有官僚体系来维持运转、警察来维持秩序、富人来创造和积累财富,这本来就是个常识。中国的现实是权贵主导下的权力社会,公众仇恨的是贪腐之官、滥权之警和不义之富。

“菁菁远山”并认为,《环球时报》称名人从具体的不公平事件中总结出“制度的罪恶”和“政府的罪恶”,“为社会情绪竖立宣泄的靶子”。他认为社论的作者在论述前就打下了“名人不怀好意”的埋伏,进而用文字游戏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多少会有情绪化的结论。事实上,造成不公平的根本原因是“体制和机制”,而政府是体制和制度的承载者,制度和政府本身不能带来罪恶,只有当它在运行的过程中才有可能产生。

《环球时报》不只一次的“名人不怀好意”,已经是人尽皆知,海外著名评论家陈破空先生曾发表文章指出,批评和监督政府,从来就是有良知人士的天职,也是知识份子良心的体现,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常识。中共的“新观点”,企图颠覆常识,意在让知识份子放弃其天赋的批评与监督职责。《环时》否定名人以及知识份子批评的主体精神、及其促进社会进步的主流价值。反射的,是中共本身的不负责任。

中国所处的环境不妙

“菁菁远山”最后表示,由于中国已经融入了网络时代,民众的权利意识不断觉醒,公民社会逐步兴起,方此之时,如果权力不能适应这种转变,还是在一手遮天,这就会积累更多的“沉没的声音”,让“冰山”越积越大,“干柴”越攒越多,它最终将会是什么结果,就是包括俯瞰全球的《环球时报》也不能预料的问题了。 

相对于“菁菁远山”的观点,时评作者周亚辉则更加直接的指出中共政权已经频临灭亡。他表示,当一个政权的腐败已经使得其司法体系以及舆论监督烂透了时,这个政权就快完了。人民在社会冲突中得不到公正的对待,一切靠权和钱来摆平,那么,人民对这个政权可以绝望了。政府只有维持社会公正,才有存在的必要。现在,中共政权不能维持社会公正,人民当然会抛弃它。“看看中国有多少上访者,看看中国的司法体系每天制造多少冤案错案,你就相信中共快垮台了。”

本文留言

作者甄贞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