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的真实原因在哪里?(图)

近来在讨论当前的通货膨胀时,很多人都提到了“海外热钱”,特别是美国的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国内物价上涨的“专家说法”——热钱一边在国际大宗产品市场上推高了粮价、油价,并传导进国内市场,造成从粮食、肉、蛋、奶到食用油、柴油的涨价,一边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的楼市、股市,炒高房价、股价,令国内那些只有工资收入的百姓发现票子毛了,钱包瘪了。对此类流行说法,笔者谈谈一己之见。

如何看待热钱流入

热钱,指那类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国际游资,成规模地旨在短期内利用利率、汇率及相关资产的价格差价而流入某个经济体内,当赚取利润后又迅速流出的投机资金。如今国际市场上,确实有着数额巨大、反应灵敏的热钱,但这样的热钱基本上进不来中国。原因在于中国仍实行资本项目管制的体制,使没有真实贸易和投资背景的外来资金无法自由汇兑。

而美元净流入主要来自经常项目。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有着数额比较大的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譬如,2010年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经审批进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此外,国际旅游活动、资本项目管制规则允许的外汇买卖等都会带来美元的流入,但这毕竟不属于大规模投机型的热钱。

美国的量化宽松是“进行时”

美联储的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始于去年年底,内容为将在8个月内动用6000亿美元购入长期公债。面对当前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较高、通胀水平和利率均低等情况,美联储希望用此等注入货币的办法,刺激其国内的投资和消费,以提振整体经济。

那么,这一多发美元的举措,可能会带来什么影响呢——使相当数量的美元成为热钱流入美国以外的其他市场,推高国际上某些资产价格、给美元兑其他货币带来贬值压力等等。但就今天而言,这些还只是一个走着瞧的“进行时”,而我们国内物价的上涨,特别是房价的疯涨已有多年,属于“完成时”。换言之,称别人的“进行时”行为造成了我们这儿的“完成时”的结果,这难道不是在神化美联储吗?

国内物价上涨的原因

根据货币数量理论:若要防止通货膨胀,一个国家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应与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同步,过去的10年中,我国GDP年平均增速为10.9% ,货币供给(M2)平均增速为18.8%,我国的M2/GDP比值逐年升高。

超量的货币在市场上流动,流到哪里就会把超乎正常的价格上涨带到哪里。于是就产生了近年来的许多商品炒作之风盛行,许多消费品的价格上涨,特别是地价、房价的疯涨。流行的“专家说法”恰恰回避了国内货币超量发行这一物价上涨的真正原因。

导致国内货币多发当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则为贸易顺差带来美元净流入后导致的人民币多发。近年来,随着贸易顺差规模的不断攀升,国家外汇储备一直在大幅增加。但同时,每增加1美元的收入,国内央行就要发行等值的人民币,形成外汇占款。当人民币外汇占款随贸易顺差大幅增加,投放市场流通后,在银行体系形成的货币乘数作用下,还会令国内实际的货币供给量成倍数地增加。这是国内产生通货膨胀的一大推手。

遏制通胀之我见

阻止通货膨胀扩张的关键在于使货币供给量及其增速回落至合理的区间。当前,为了遏制通胀,在宏观调控方面,正连续地使用货币政策工具以缩减市场中的货币流量。自去年以来,已经11次提高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按每次提高准备金率0.5%,可冻结约3700亿元资金计算,总共可减少货币流量26467亿元。但仍未能冲抵当年新增外汇占款29000亿元,这还没有考虑货币乘数作用下的货币增量。

因此,无论当前还是今后,欲遏制通胀,可通过缩减贸易顺差,进而减少外汇占款的路径。同时,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不断增加汇率弹性,以此来替代主要依靠提高准备金率、提高利率的治理办法。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兰纪平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