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三峡大坝 早拆比晚拆好 晚拆就拆不了(图)

作者:王维洛  2011-05-24 03:1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7


社会各界对三峡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论。

2011年5月18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积压半年之久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在新华社发布的会议公告中,有条件地将三峡工程的一些不利影响摆到了公开的媒体平台上,这些不利影响有如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
从“和三峡工程无关”到有条件地承认一些不利影响

许多媒体和民众指出,这绝不是中国政府承认了建造三峡工程是错误的决策。首先国务院还是强调了三峡工程开始全面发挥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所谓的综合效益;其次,国务院并未指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问题的后果是什么?谁应该对此承担 责任?最后,也是许多读者容易忽略的,这个规划原名为《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因为三峡集团公司和一些三峡工程主上派人士的反对,现经国务院改为《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意思指三峡(地区)存在的问题,而非是三峡工程带来问题,从而试图把三峡工程和诸多不利影响撇清关系。

2003年6月1日三峡水库正式蓄水之后,三峡库区和大坝下游地区灾害不断。人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和三峡工程无关”。从“和三峡工程无关”到有条件地将三峡工程的一些不利影响摆到了公开的媒体平台上,应该说是一个进步。

让老百姓继续为三峡工程买单

为什么国务院要把移民、生态和环境保护、泥沙、碍航、水库调度这些问题摆到台面上呢?原因很简单,要钱。要完成规划的目标,到2020年移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达到湖北省、重庆市同期平均水平,需要大量的投资,一说一千七百亿元,一说三千亿元。这笔钱由谁来出?根据肇事者原则,三峡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就应该由三峡工程投资解决。说实在的,三峡工程并无什么防洪、发电、航运等的综合效益,真正实现的只有发电这一块。

目前每年发电的收入为二百多亿元。根据笔者的统计,到2010年仅中国百姓从电费中缴纳的三峡基金(包括其后续基金)已经达到一千一百亿元人民币,超过三峡工程总投资的一半以上。但是三峡工程的发电利润并不属于中国老百姓。三峡工程的所有水轮发电机已经被私有化,全部发电利润属于一个股份公司。三峡工程的一些决策者、中央部委和地方的一些官员以及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则是这个股份公司的原始股持有者。

如果中国政府用三峡工程的发电利润来支付三峡后续工作的投资,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但是目前中国政府不会这样做,这样会侵害利益集团的权益,而中国政府则只是利益集团的代表。因此,由老百姓继续为三峡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买单,成为中国政府的决策。承认不利影响,为的是收钱有名。

三峡工程面临的问题比黄河三门峡工程更加严重

当年三门峡工程在蓄水一年半后就出现问题,但比较单一,是水库库泥沙严重淤积引起的洪水威胁增加,土壤盐碱化和下游河岸崩溃。三峡工程问题的出现略显滞后,但十分复杂,移民、泥沙、生态环境问题互相交织,错综复杂,后果十分严重,影响时间很长。简单地说,三门峡工程是立斩,而三峡工程是凌迟。

按照目前的思路走下去,一些问题根本无法解决(如移民淹没区扩大、消落带、碍航、下游供水等),一些问题解决的成本很高(如移民,水污染等),所需时间很长(如泥沙、滑坡、岩崩等)。而且不能忽视这些问题是动态发展的,目前所能观察到的,只是问题刚出现时的状态,并非最严重的状态。

比如中国政府现将三峡工程移民红线从海拔175米抬高到182米,把新移民和再次移民定为“生态移民”。但移民红线182米还是错,随着三峡水库运行时间的延长,水库后部区域的库水淹没线还是会远远超过182米的(因为这是水库泥沙转变为冲淤平衡状态的必需条件),到那时又有新移民、再次移民和需要更多更多投资的问题。

从“建比不建好”到“拆比不拆好”

关于三门峡工程,毛泽东说过一句正确的话“不行就把它炸掉”。可惜当年没有执行最高指示。四十年过后,陕西省政府再次提出拆除三门峡大坝,已经是难以实现的选择,因为拆除大坝,水库的泥沙将会淤满下游小浪底水库。

三峡工程决策时有这么一句话起重要作用: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好。理由是早建方案比不建方案节省一百一十一亿元人民币,比晚建方案节省七十二亿元人民币。实践证明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因为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投资就起码高达一千七百亿元。

既然建设三峡工程是错误的,就要考虑如何来修正这个错误。拆除大坝是一个选择。拆除大坝,可以彻底解决国务院公告中指出的各项不利影响,恢复自然生态环境,恢复社会正义和公正,近期节省一千七百亿元投资,远期节省投资在数万亿元之多。当然也有损失,首先是一些人的脸面,还有是每年二百多亿元的发电收入。

现在不下决心拆除三峡大坝,将来不利影响越来越大,所需资金越来越多,到无法承受时,想拆可能也不行了。目前三峡水库中的泥沙淤积量约为19亿吨,长江的水流量尚有能力将这些泥沙带入大海。随着时间的延长,三峡水库中泥沙淤积量将累积增加。当三峡工程运行三十年后,在论证报告上签字的专家也不敢保证重庆港不被泥沙淤积。到那时再想拆除三峡大坝,泥沙淤积量超过40亿吨,长江水无法将那么多泥沙带入大海,而是堵塞中下游河道,迫使河流改道,想拆也不行了。

一个工程结束使用后要恢复自然原状,这是最基本的生态环境要求。人死了,可以土葬可以火化,最后变回土。房屋过了使用年限后可以拆除。但是一个装满二百亿立方米泥沙的三峡水库,是无法拆除大坝恢复自然原状的。当一个工程不知道它的归途在哪里,它就根本没有被建造的权利。黄万里六次上书中央,陈述三峡工程永不可建的理由。他预见,“三峡高坝若修建,终将被迫炸掉。”

如果我们借用莎翁的名言:

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the question.

现在中国面临的难题是:

是拆,还是不拆……

作者王维洛:德国工程博士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BBC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