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怪力乱神”与无神论(图)

不语,怪力乱神”出自孔子《论语》之<述而>一章。历代对于这句话的含义解释的很混乱,甚至被当代大陆所谓的御用学者作为证明儒家是无神论的证据之一,实际上是很荒唐的。要正确理解这句话,不能脱离这句话的时代背景和原文,否则,就是断章取义任意发挥了。以下是原文: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不语,怪力乱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本人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情况,子路没有回答。孔子知道后说:“你为什么不说:他的情况,读书求道,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以至于忘了时间,不知道人会衰老似的。”夫子又说:“其实,我并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只是一个崇尚古代文明,勤奋的求之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别人好的地方,看到别人的缺点反省自己而改过。

“子不语,怪力乱神”在原文中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古人日常生活状态,特别是圣贤和读书人,讲究平心静气,在心无杂念的情况下再讨论问题。这里的意思是:孔子说了前一段话后,有杂念干扰思想,孔子停了一会儿,排除杂念干扰后,再接着说出了著名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原文中的“子不语”是指孔子停止说话;“怪力”是指外来的思想杂念,“神”就是人的思想意识,与“神清气爽”、“闭目养神”等语的所指是一个意思。

孔子是无神论者吗?当然不是。孔子问道于老子之后,回来便学习打坐静思,后来颜回亦加入潜心静坐。

有一天,颜回对孔子说:“老师!我的修行进步了。”孔子说:“怎么说呢?”“我可以忘掉礼乐的束缚了。”孔子说:“很好,但还不够。”

过了一段时候,颜回再跟孔子说:“老师,我的修行又进步了。”孔子说:“怎么样呢?”“我可以忘掉仁义的束缚了。”孔子说:“很好,但境界还应该提升。”

又过了一段时候,颜回再拜见孔子说:“老师,我的修行大有进步了。”“进步到什么境界呢?”颜回说:“我可以坐忘了!”

有一次,师徒二人同登鲁国的泰山,在峰顶,孔子静心凝神向东南方向瞭望,见千里之外的吴国都城西门之外拴著一匹白马。他指给颜回看,问:“你看到吴国都城的西门了吗?” 颜回答道:“我看见了。” 孔子问:“门外有什么?” 颜回答道:“好像有一条白色的绸子挂在那里。” 孔子揉揉颜回的眼晴,纠正道:“那是白马。” 从泰山距吴国都城有一千余里,如果没有修炼人所说的遥视功能千里眼,凭肉眼是绝对观察不了那么远。师徒二人从泰山下来之后不久,31岁的颜回变得发白齿落,不久发病死去。当时孔子已经71岁高龄。书籍记载说颜回“用眼力极目而望,精气耗尽”而夭折。(注1)

颜回所说的坐忘,就是儒家修炼人不断的突破人的的精神境界后的表现,与佛家所说的“空”和道家所说的“无”都是同理,只是表面用词的区别。这是儒家高层次上修炼有素的人才能出现的状态,一个修炼出“千里眼”功能的人怎么可能是无神论呢?

注1:原文,取之于网络。

本文留言

作者观心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